第 2 章(2 / 3)

加入书签

因着身份有别,他平日很少来这里,并不清楚里面在闹什么。

今早,他听吏部的人说起他家三郎告了假,才知三郎家的哥儿生了病。

听这动静,难不成孩子病得很重?

如此想着,元居正已经顺着哭声走到了孩子的屋门前。

“你们在做什么?!”

元居正诧异地看着屋里的一家子,三郎元齐年和媳妇领着女儿跪在床下,而床上躺着的孩子,面颊烧红,胸口微弱起伏着,恐怕真的病得不轻。

“父亲大人怎会来?”赵氏被从天而降的老国公爷惊吓,止住了哭声,牵着女儿站起了身。

元居正没作解释,也没靠近病床,只皱眉盯着还跪在地上的元齐年,问道:“你们怎么没给孩子请大夫?”

“请过了,没人敢来!哥儿夜里已经吐血了,”元齐年起身回话,抬袖子抹了把眼泪。

元居正见了,眉头皱得更深,朝屋外吩咐说:“进宫请太医吧。”

躺在床上的元若甫听到这里,不由眯起眼缝。

背身站在床下的元居正,着一身红色官服,上绣一品文臣的仙鹤图样。

下了朝,连衣服都没换,直接过来的?

元若甫明白,此时正好,他该出手添上最后一把柴了。

“救我。”他的嗓子如同被火烤过,张开嘴说话,就只剩下了虚弱的气声。

寂静的屋内,忽然响起这么一声呼救,立刻引来元居正的注意。

元居正沉眉走回床前,居高临下,看着元若甫,“太医马上到了,你会没事的。”

元若甫却没有安静下来,装作继续发梦的模样,双手抓住被角,面上是惊慌失措之色,“堂哥救我……我不想死……”

这两句话一出,满屋子人都静默了。

须臾,元居正猛地回头,看向赵氏,疑道:“这些话,谁教孩子说的?”

赵氏面色一变,赶紧跪下,“儿媳不敢!”

元居正叹了一声,“同族兄弟之间不和睦,这种事若传出去,岂不叫外人看了笑话?”

就在这时,外头有小厮通传,说太医到了。

三房家的孩子始终是国公府的人,元居正不能任由他病死在屋里。

“先看病吧。”一边说,元居正一边眉眼疏离地走到院子里等待。

屋檐里,赵氏牵着女儿,面色焦急,元父守在一边温声安慰。

这平常又温馨的一幕,看在元居正眼中,却无端有些刺眼了。

庸庸碌碌,连个孩子都养不好,还指望他们做什么?

等太医看诊完,元居正上前询问了情况。

“哥儿这病看着吓人,也好救……”太医有点欲言又止,看向了元父,“三爷,劳您亲自去趟医馆,就说要一副‘加减葳蕤汤’,再配一两金银花。”

元父不解,“金银花是治中暑的。”

太医耐心解释,“的确是,哥儿这病属内热,尤其忌用姜汤、桂枝汤。”

“原来……”元父知道自己错得离谱,险些害了孩子,却也不好多说,先去医馆抓药。

元居正这边随着太医一道离开了清荷院。

路上,他跟太医要了些调养精力的药膳方子,吩咐人送去大房那边,也顺便叫元若显来一趟他的书房。

主屋书房。

元居正等到了嫡长孙元若显,祖孙俩聊起白天去三清庙上香祈福,又问了县试准备的情况。

“请祖父放心。”元若显胸有成竹道。

这嫡长孙今年十三岁,面容上已经颇有元居正年轻时的俊秀之气,所以在所有的孩子里,最受元居正的喜欢。

这样前途无量的孩子,会在背后谋害同族兄弟?

元居正收回思绪,对元若显赞许地笑了笑,“那就好,祖父只管等你的好消息。哦,对了,听说你三叔父家的甫哥儿昨晚落水,生了一场大病。这事,你知道吗?”

元若显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一向没存在感的三房傻小子,今日竟然得到了祖父的关心。祖父特意在他面前提起此事,是有意为那个傻小子敲打自己么?

不可能。

祖父的心始终都在他这边,永远不会歪到三房傻小子那边去。

元若显维持面上的笑容,“孙儿现在知道了。”

元居正点了头,满意地移开目光,“时辰也不早了,祖父不耽误你温书,你回去吧。”

元若显回到自家院子时,母亲李氏立刻让丫鬟布膳,又亲自给儿子倒了碗参汤,这才问起,和祖父聊得好吗?

“还好,”元若显面色稍显担忧,又说,“也不太好。”

李氏稍微一怔,“问了三房傻小子落水的事?”

“提了一下。”元若显端起参汤喝了一口。

昨晚动静闹得那么大,今日又请了太医看病,这件事在府里也就人尽皆知了。

母子俩互相看了眼,李氏心领神会,“行,娘叫人送些药材和糕点过去,略表心意。”

“嗯。”元若显心里还是有点担忧。

只因今日从三清庙回来,他在马车里迷糊着做了个梦,梦见小傻子的痴癫好了,还下场科举,连中六元,状元及第,官运亨通,位极人臣,将他父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