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 朝野震动(1 / 3)
第232章朝野震动
窦临武的担心,姚卫国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起码姚卫国是知道的,卫鞅在秦国的变法,就是一条充满了荆棘的道路。而卫鞅和秦孝公就是在这条路上行走的勇士,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困难!
秦国的新法令就像一道闪电在秦国的上空霹响。让秦国百姓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远的不说,就说在秦都栎阳。上到庙堂的贵族大夫,下到普通百姓,无不是对变法的内容感觉到匪夷所思,不可置信。
要说那些奖励的措施也就算了,起码让百姓们有个盼头,可是那什么编户,什伍连坐法和禁止私斗就让人不可理解了。
按照卫鞅的新法,会将城里的的百姓和村庄的农民编为保和亭,十家一保,五保为一亭。只是编户所有都还觉得没有问题,可是后面的那个连坐之法,就让人难以忍受了!
什伍连坐规定,只要保内有一家违法犯罪,其他人如果知情不报,那就得同罪。等于把所有人都捆绑在了一起。这样一来,就使得百姓们必须天天提心吊胆,防止自己的邻居犯罪了,还得时刻的相互提醒各种法令法规。免得自己的邻居什么时候不小心就犯罪了!
本来秦国人已经习惯了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卫鞅突然来了这么一手,可是让秦国百姓吃尽了苦头,让他们觉得太过别扭。无法忍受。
卫鞅第一批法令的出台,主要目的就是改变秦国的风气,在此之前秦国民风彪悍,别说山东诸侯对他们都是摇头。就是秦国人本身,对于这种风气都是毫不在意的。
卫鞅要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马上就引起了一阵阵骂声。栎阳毕竟是国都之地,就算百姓们有什么怨言,那也只能私下里骂骂咧咧。
而到了秦国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秦国历来就是西部诸侯。
从崛起的那一刻开始,就处于和狄戎,北方游牧部落交接的地方,建国几百年来。别说是秦国本身的百姓好勇斗狠,就是征服的那些部族也是毫不含糊。这就让秦国自己本身内部私斗成风。
百姓们,往往因
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会在田间地头打得头破血流。
秦国的私斗,比任何国家都要严重,往往是首先个人,然后到家族,再然后就变成了村落。最严重的时候就到了部族同姓集体出动!
这样的私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死伤,久而久之。村落,部族,家族之间就出现了血仇。这种平常的仇恨带来的后果就是内斗不休,同样影响到了秦国的军队。
在军队里面,平常时日就会出现不同部族的子弟械斗的现象,严重的到了战场之上。宁可看到自己的战友被敌人杀死,也不会伸出援助之手。
在秦国的荒野,争夺水源,草场使得这里的百姓都信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报仇方式。秦国之前的法令,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卷卷废竹简。
当年秦穆公称霸西陲。为了防止征服的狄然部族作乱,便将其中的大部分迁居到了关中之地。形成了与老秦人杂居的情景。
虽然使得秦国在大局上面有了稳定,但是常年征战形成的好勇斗狠的彪悍民风却没有改变。秦人和迁居的狄戎都是善战的部落。在形成杂居之后,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争夺水渠,争夺土地的械斗。
这样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仇杀血仇。只要逮着机会,那就是生死不论的死斗。
在所有的诸侯中,除了秦国就没有哪一个国家还有这么浓烈的私斗之风。就算是同样被中原诸侯嘲笑蔑视的楚国,吴国,越国都没有。虽然秦国人认为这是勇武的象征,但是在其他诸侯眼中,秦国这样就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
经过多年的治理,秦国官府也就习以为常了。只要百姓不去官府告状,你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就算是打死人,只要没有人告发。官府也不会处理。
在秦国,官府就负责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发生战事,所有部落都必须出兵,必须人人争先,一致刀口对外。要不然,那就是格杀勿论了。
在秦国,百姓只要不抗税,不拒绝当兵。官府是不会理会那些私斗仇杀的!
卫鞅防遍了秦国各地,对于这些东西他都是见过的
。所以在第一批法令中,他就要肃清这样的恶习。引导百姓彻底禁止私斗,让所有人都觉得。私斗可耻,勇于公战才是正道。
当初在和秦孝公进行探讨之时,卫鞅就特意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秦国处于一种民强国弱的境地。
所谓的强民,其实就是那些蔑视法律的刁民。这种人,对秦国的阻碍是非常的大的。所以,必须对这些人进行下手。让秦国的民风转为朴实厚道。
只有百姓朴实厚道那自然就说遵守法律,那些刁钻之民,只会乱法。必须要用重刑。
卫鞅的看法,秦孝公是赞成的,之前的秦国就像是一盘散沙,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凝聚人心,改变秦国现在的风气。卫鞅开府,第一批法令,就是围绕着改变风气开始的。私斗治罪法,就是禁止百姓私斗,让以后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有了法律依据。让那些想要私斗的人,不能再肆意妄为。
而一个连坐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