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藤甲兵,破南蛮(1 / 2)
安定南中的关健,在于震慑诸蛮。
南中三叛之首领,朱褒、雍闿、高定皆伏首。
在刘封的雷霆攻势面前,南中诸蛮叛乱的势头渐渐平息下来。
数日后,张嶷遣出搜索的无当飞军将校在盘水的密林山洞中,找到了刘阐这个假冒的益州刺史,刘阐其实本来已跑到了交趾,结果却一头撞到了士徽的手里。
士徽不比士燮,对孙权也没有什么忠诚度。
特别是在吃了邓艾、关兴、张苞一顿打之后,士徽对刘封军的实力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刘阐跑到他这里,那是给他惹麻烦。
不消说的,士徽急忙遣了其弟士干带着刘阐北上,想要将刘阐这烫手山芋送到刘封手上。
士干对刘阐也无甚好感,行至半途,遇有土著蛮兵截路,士干抛下刘阐就逃之夭夭,等到汉军将士在盘水的蛮族山洞找到刘阐时,刘阐整个人都已经瘦脱了形。
刘阐见到刘封,哇的一声泣不成声,在抽泣中断断续续告知,他被士干抛弃之后,被一个以母族为首的蛮族部落掳了去。
那女首领见刘阐细皮嫩肉,见猎心喜,把刘阐关在洞中有十余日,要是张嶷还没去的话,刘阐估计不消几日就成一具枯骨了。
刘封闻言一惊,刘阐这是被抢了当男奴,改善后代基因去了。
南中的原始蛮族外出不易,有汉人到此,留下后代是件大喜事,只是刘阐身子骨肉,禁不住轮番的折腾。
都是汉室宗亲,刘封一时也不能拿刘阐怎么样,名声刘封还是要的,刘璋前不久病死,刘循和庞蓉带着刘林从荆州回转了阆中,刘封遂命人把刘阐送了回去。
这人被女蛮王一顿摧残,整个人都已经废了。
南中叛乱的几个领头之人,或死或废,刘封经过一番苦战,基本平定了南中的北部,剩下的就是更南面的永昌、云南以及更化外的蛮夷之地。
云南即滇池一带,永昌相当于保山、腾冲所在区域,这里在后世已是国之边境,至于再往南去,则是缅甸境内。
相比南中北部汉人大族聚集较多的情形,云南、永昌的汉人聚居地更少,且多以一族一姓为主,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家族,就是永昌太守王伉所在的王氏,以及郡丞吕凯的吕氏,两个汉人家族相互通婚,抱团取暖,在众蛮环伺中艰难生存。
南中叛乱之时,王伉、吕凯据城死守,靠着家族的一点力量,勉强算是守住了城池。
建兴三年,春。
刘封率军进抵云南。
太守王伉、郡丞吕凯领城中将士出迎。
随同王伉、吕凯一起迎接刘封的,还有一些见风使舵的洞主,在刘封军大胜的威慑下,他们暗中开始与王伉、吕凯联络,希翼能够搭上刘封这条线,成为新一代的南中权贵豪族。
其中,让刘封颇是惊讶的是,祝融部落的头人也暗暗的遣了人来,想探一探刘封的口风,看看祝融夫人是不是跟了刘封,要是真跟了的话,他们也想投附过来。
不过,祝融部落处于孟获等蛮部的包围之中,他们不敢明着起兵,只能答应在刘封打到他们居住地附近时,再行里应外合,帮助汉军打一打孟获。
高定被诛之后,南中诸蛮以孟获为首,继续兴兵与刘封对峙,孟获失了祝融夫人,又在夜袭中失了族弟孟琰,别人可以投降刘封,他则绝对不会。
刘封对孟获其实也不感兴趣。
诸葛亮征南中,有七擒七纵孟获的典故,虽然传为一时佳话,但背后透露出的无奈,也让刘封感到痛惜。
要是蜀汉国力强大,诸葛亮哪里用得着七次放回孟获。
事不过三。
有个两次放回,就已经算是优待了。
孟获要是不从,那直接砍了他的头颅,再扶持一个听话的上位即可,比如,被刘封掳获的孟琰就很不错。
——
刘封入城之后,与王伉、吕凯一番叙谈,在安抚了一番当地的汉人之后,刘封即与王、吕两人一道,继续向南征讨孟获。
军行至大池附近时,孟获已经领军在池水南岸的澄江城驻守。大池即后世的抚仙湖,这里也是南盘水的源头一带,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震慑于刘封的威势,孟获这段时间四处联结,纠集起了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朵思大王、木鹿大王、八纳洞主等蛮王洞主聚成联盟,共同对抗刘封军。
这一变化倒让刘封吃了一惊。
诸葛亮南征时,孟获是节节抵抗,被擒一次,就跑到一个洞主处借兵,借了兵之后就又来送死,等失败释放后又找一洞,再来相攻。
这等添油战术,在面对智多于妖的诸葛亮时,只能是送菜,而现在,不知为何,孟获学聪明了,不仅大步后撤,而且还将几个死硬的蛮王洞主都聚集了起来。
兀突骨有藤甲兵依仗,朵思大王有毒箭兵、木鹿大王的虎豹兵、八纳洞主的象兵,都有各自的擅长之处,刘封要是各个击破的话不难,总有办法,但聚到一起的话,就要好好的思量一番。
藤甲兵刀枪不入。
要击败他们,唯有火攻才行。
但是兀突骨的营地就扎在大池的边上,很显然,兀突骨也清楚,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