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年轻态,健康品!(1 / 3)

加入书签

电视广告播出后,五行针一夜之间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488的售价虽然很高,但是却抵挡不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

1995年,国内的电视购物还处于初级阶段,那时候的电视购物,也不是以广告模式出现的,而是一两个主持人,坐在镜头前,拿着实物商品去介绍,形式类似于现在的直播带货。

与传统的电视广告相比,电视购物给消费者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官。

一般的电视广告,短一些的只有十五秒,长一些的也就是三十秒,顶多是简单的介绍一下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如果再加上一些剧情的话,连特点和功能都没时间介绍。

而电视购物动辄七八分钟起,电视购物的主持人有充分的时间,去介绍手中的产品,甚至可以进行现场的实物演示。

这也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如果在演示过程中稍微夸大一些,凸显产品的性能,很容易将产品卖出去。

五行针使用一套完整广告的形式,去进行电视购物,在当时还没有出现。

那个时代的媒体人做电视购物,都是照抄外国的模式,还想不到用这种广告的形式来推销产品。

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广告模式。

普通的电视购物,主持人拿着商品展示一番,都会有不少观众打电话订购。

而五行针这种一环接一环的套娃式广告,老百姓哪里见过,马就被五行针给忽悠住了。

别的电视购物,充其量是在电视机前展示一下产品的功能。

而五行针不光是有产品功能,明星代言、现身说法、权威证书等等,全都凑齐了,宣传效果可比单纯的展示效果更加突出。

九十年代的电视广告,还是比较单纯的,没有那么多套路,当时的人也不懂得使用套路,即便是保健品的广告,顶多只是光明正大说假话。

当时的消费者,对电视广告也是比较信任的,特别是掺杂了各种现身说法和权威证书的电视广告,即便是现在的人都难辨真假,九十年代的老百姓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五行针的广告,充满了各种套路,这些套路放在后世,都是老掉牙的东西,然而在九十年代中期,却可以把消费者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五行针的电视购物广告,时间长达八分钟,从最开始的身上长仙人掌开始,一步步的去引导观众进行消费。

最终更是喊出一个“送五行针就是送健康”的口号,瞬间给了五行针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送礼。

所谓有病治病,没病送礼,总归是给你一个买五行针的理由。

那个年代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是真的没见过什么世面,完全经不住忽悠,莫名其妙就拿起电话订购了。

而且李卫东还特意的在广告中加了一条前100名订购的,优惠500块钱。这更加刺激了电视观众购买的欲望。

事实上,李卫东给五行针的定价,就是488一套,所谓的前100名优惠500块钱,只是一个噱头,无论观众什么时候打电话,都是前100名。

放在后世的话,这种营销手段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付九十年代的老百姓,更是手到擒来。

广告播出不到一个星期,有好几个地方的仓库,都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这也多亏了九十年代本来就是保健产品的爆发时期,那时候保健品,基本上是推一个火一个。

五行针在这个时候推出,热卖是必然的。

如果换成是别的时期,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

早一些的八十年代,老百姓还没有富裕起来,吃饱饭还是很多人的主流追求,能吃个麦乳精或者钙奶饼干就不错了,根本就消费不起保健品。保健品广告做的再好,老百姓买不起也白搭!

进入到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保健品骗局被揭发,很多老百姓都已经教过智商税了,保健品想要再忽悠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法规,更加严格的监管,对于整个保健品行业而言也是一种极大限制,让保健品行业无法肆无忌惮去夸大宣传。

唯独九十年代,保健品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九十年代的时候,老百姓刚刚有了一些钱,可以消费得起保健品,这使整个保健品市场有着很好的前景。

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对于保健品行业的监管并不到位。

而由于医学技术落后和普通人健康知识匮乏,使得保健品稍微有一些宣传手段,就能忽悠到一大群人购买。

比如某一款保健品,宣传卖点就是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HA。

在宣传当中,这种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以让人变聪明。而普通老百姓又不知道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真实作用,只觉得这是一种很高大上的东西,所以便听信了产品的性宣传。

于是“让一亿中国人聪明起来”的口号,便使得该产品热卖。

另一款保健品,在宣传中声称里面含有人参、灵芝、鹿茸等多款名贵药材,人吃了以后几乎可以包治百病,就差飞升成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