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姊妹易嫁(2 / 3)
第一,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令得一众学生眼界大开,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二,以周羽如今的水准,写几乎传世诗词根本不在话下,用不着抄录前人的诗词。
再加上他解元的身份,这几乎诗词迅速传遍江南,风头力压江南一众才子。
如此一来,也令得不少书生纷纷赶到钱塘县来,想要与周羽结交一番。
有不少才子其实一开始是不太服气的,但来到钱塘县之后,方才发现周羽的才华远远超过他们的想像。
不仅仅是诗词,包括书法、丹青、音律等等等等,可谓无一不精。
口口相传之下,钱塘县一时间文人云集,书院里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拜访与观摩。
其中有一个名叫尹文礼的举人,在亲眼看到周羽所题的诗词,又在书院里转了一圈之后,便去找到周羽。
“不才尹文礼,见过先生!”
一听尹文礼这个名字,周羽不由眉头一动,问道:“阁下可是诗画双绝,人称姑苏第一才子的尹兄?”
尹文礼在江南的名气很大,被誉为姑苏第一才子。
当年乡试举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但后来却一直没有去参加会试。
据说是因为个性使然,喜欢无拘无束。其才华出众,喜欢以诗作画,以画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成一派。
周羽曾不止一次听人提起过尹文礼的大名,所以才特意问了一句。、
“惭愧,与先生比起来,不才哪里敢称什么才子?”
“原来真是尹兄,周某久闻尹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称得上人中龙凤。”
“先生缪赞……不才钦佩先生之抱负,愿追随先生左右,以期有机会请教一二,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哈哈,尹兄客气了,像尹兄这样的人才能够留在书院共谋发展,周某求之不得。”
“多谢先生,不才这就回姑苏安顿家人,等安顿好便过来。”
几日后,尹文礼回到了家中,与妻子灵芝讲了一下自己的决定。
丈夫决定的事,灵芝自然不会反对,只是,她有些舍不得丈夫离开,毕竟这一去夫妻二人就得分居两地,难得见上一面。
想了想,便对丈夫说:“相公,要不妾身也随你一起去钱塘县,要么租个房子住,要么买个小点的院子,把叶儿也一并带过去。”
“这样也好,我是担心你换了个地方生活不习惯……”
灵芝笑了笑,依偎在丈夫怀里喃喃道:“相公没在家里,妾身一个人更不习惯。不管到哪里,身边只要有相公陪着,妾身心里踏实。”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尹文礼搂紧妻子,一脸幸福道:“幸得当初娶了你……”
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当初他要娶的并不是灵芝,而是灵芝的姐姐灵佳。
这事说来话长。
尹家算是普通人家,说不上贫寒,也说不上有钱,不过供尹文礼读书是没有问题的。
灵芝的娘家姓张,是个大户人家。
有一天,灵芝的父亲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进城买东西,顺便也让妻子出来散散心。
结果走着走着灵芝的母亲肚子突然痛了起来,痛得连路都走不动了。
尹文礼的父亲正在前院修剪花枝,听到外面的动静便下意识走了出来,看清状况之后赶紧帮着将灵芝的母亲扶到院中,并让娘子帮着照顾。
尹文礼的父亲是个读书人,而且也懂医术,亲自开了个药方并去抓了药回来煎。
最终,灵芝的母亲缓过劲来,夫妻二人自然对尹文礼夫妻二人感激不尽,视为救命恩人。
这时候,尹文礼也跑了出来,那时候他才两岁多。
灵芝的父亲眼见着尹文礼眉清目秀的样子,便提议说如果妻子产下一个女儿,就许配给尹文礼为妻。
许父许母对灵芝的父母印象也很不错,而且,看夫妻二人的模样想来生下的女儿也漂亮,便一口应承下来。
毕竟,这也算是两家人的一段良缘。
一转眼,尹文礼到了婚配的年龄。
其实尹文礼并不想太早成亲,他的个性比较闲散,也不像别人那样成天读死书,对功名的心态也很平和,并不急着赴试。
但最终还是架不住家里的催促,两家开始筹办婚事。
殊不知,他当年许下的未婚妻灵佳却不愿嫁。
灵佳知道尹家的家底。
虽说尹家不能算穷人,但相对于娘亲来说,跟穷人家没太大区别。
她娘家可是高宅大院,而张家的院子加起来还没她家一个花园大。
在家里锦衣玉食,嫁过去之后岂不是得过清苦的日子?
而且那个时候尹文礼只是童生,连秀才的功名都没考。不是没考上,而是没去考。
但在灵佳想来,尹文礼怕是一生就这样了,连个功名都没有,她嫁过去太吃亏了。
说白了就是个势利眼。
婚礼都筹办的差不多了,尹家的迎亲队伍也快要到了,灵佳却不梳妆,不换衣服,在房里大吵大闹,还威胁父亲说要是逼她嫁,她宁愿上吊。
这下子,可把张家夫妻给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