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 选题(1 / 2)

加入书签

吃好晚饭,谭淑珍让张晨陪她去杭城中心逛街,张晨说什么也不肯去,谭淑珍竖起一根手指哀求着,一次一次,就一次,下次绝对不让你陪了。

张晨摇着头说:“连这次都不会有,我最讨厌陪女人逛街。”

张晨说完,心虚了,自己其实并不讨厌陪女人逛街,以前陪金莉莉,后来陪小昭,甚至贺红梅都不知道陪着逛过多少次街,金莉莉和小昭的衣服,基本都是在张晨的建议下买的。

为什么陪谭淑珍就不行?张晨想了一下明白了,金莉莉和小昭,一进商场就变得像白痴一样,百分之百依赖自己,谭淑珍太有自己的主意了,张晨笑道:

“我陪你逛街,我们逛到后来大概会打起来。”

“我会让让你的。”谭淑珍说。

“不去。”张晨说,“心里会很别扭。”

“为什么?”

“你买的不情不愿啊,不如眼不见为净。”张晨说。

谭淑珍无奈,她打电话给徐巧芯,徐巧芯已经在家里吃完饭,回到公司了,谭淑珍问她有没有时间?

“现在还有一丢丢的时间,到十点,就很忙了。”徐巧芯说。

谭淑珍大笑,她说:“这一丢丢的时间够了,我们去杭城中心逛街好不好?”

徐巧芯说好,谭淑珍在电话里和她约定,自己到了动感地带楼下给她电话。

“这一点路,我自己走过去好了。”徐巧芯说。

“外面这么冷,凤这么大,你不怕脸刮花了?”

徐巧芯“噢”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张晨问谭淑珍:“你今天是什么瘾上来了,这么要逛街?”

谭淑珍说:“我已经两个月没有逛街了,再不逛,我觉得自己都不是女人了。”

“不可理喻。”张晨摇了摇头。

两个人下楼,各自驾车走了,时间还早,张晨也不想回家,还是决定去“河畔油画馆”,看看画,查查资料,确定几个选题。

经过一家“光头面馆”的时候,张晨感觉肚子饿了,刚刚那些日料,他都几乎没吃。

张晨把车停在面馆门口,也没有下车,而是按下了车窗,呼喊着店老板,让他炒一份肉丝炒面,再加两个荷包蛋,打包带走。

到了艮山电厂的停车场,张晨坐在车里,先把面条吃完,这才下车。

张晨到了库房里面,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在沙发上坐下来,闭上眼睛,脑子高速运转着,他要把自己已经有的关于中国油画的历史知识,从头开始梳理起来。

中国油画的起源是从利玛窦郎世宁开始的,这些传教士,主要活动在北方的宫廷里,利玛窦在北京生活了九年,郎世宁二十七岁那年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一年,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朝代,直至一七六六年,以七十八岁的高龄在北京去世。

利玛窦郎世宁们,无疑是最早把油画带入中国的人,但张晨不认为他们是中国油画家,他们以及后来的法国人王致诚波西米亚人艾启蒙意大利人潘廷章等等,他们都是为中国皇帝服务的西洋人,他们最多是画的内容是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的地点在中国。

但很难说他们画的是中国油画,或称他们为中国油画家。

这个可以是一个选题,但这一点,张晨觉得需要特别说明。

到了广州十三行的“外销画”阶段,则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它们是属于“西方订制”,也就是根据西方客户的需求,在广州画完了就走海路出去,对中国内地的影响几乎很小,那一批画家,可以说是完全为西方人服务的。

这一点,从他们都会给自己起外国名字,包括在画上用的,也是英文签名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关作霖又叫史贝霖(spoilum),关乔昌又叫蓝阁(lamqua)和林呱。

张晨他们“河畔油画馆”有一幅关乔昌的自画像,张晨觉得非常可惜,要不是画中画的是一个穿着中国长褂的中年人,就其技法来说,张晨觉得已经可以和伦勃朗或鲁本斯媲美了,但就是这样大师级的作品,当时据说是因为收费低廉而颇受欢迎。

他的作品就这样大量地流向海外,其中一幅《老人头像》,还入选了英国皇家美术院展,他可能是最早在欧洲和美国参加展览的中国画家,但这些展览,除了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生意”之外,并没有带来更多的。

而他那些和丝绸茶叶瓷器一起出口到西方的画作,现在已经石沉大海,很少能见到踪影,张晨曾经让姚芬和赵欣,有意识地在海外找过,但都没有找到。

关乔昌的很多“西方订制”,画的都是风景,还有很多西方的人物画,加上他的英文签名,就是西方人看到,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中国人画的。

张晨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惜。

张晨认为中国油画真正的摇篮,应该是在“外销画”之后的上海“土山湾画馆”。

土山湾位于上海徐家汇的西南,占地面积七十多亩,一八六四年,上海的天主教会将孤儿院迁移到这里,取名叫“土山湾孤儿院”,一八六七年,这里建起了一座小教堂和一排排整齐的房子,这些房子,就是“土山湾画馆。”

两百多名六到十二三岁的孤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