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四 备战豪门!罗马队魂的特训!(1 / 4)

加入书签

下半场开始,在穆里尼奥的授意下,罗马的两个边翼卫插上助攻的幅度更大了。

主要是上半场乌迪内斯的有效进攻次数实在太少,他是想通过实战进一步检测三中卫体系下的抗高压能力。

果然,乌迪内斯利用罗马边路压上的真空,趁机发动边路反攻,在下半场开场后打出了几次边路发起的阵地战。

第47分钟,普赛托右路传中直接出了底线。

第50分钟,乌迪内斯的巴西中卫贝考压上进攻,在禁区外一脚远射打高。

然而尽乌迪内斯的进攻也仅限于此了。

没有绝对的速度优势,又不敢于面对有强度的身体对抗,使得乌迪内斯的边路只能起高球传中,然后球到禁区里又因为没有强悍的高中锋而不了了之。

对方这样的表现,不仅让场上的罗马球员、也让替补席上的替补队员们叹息,上一场对阵维罗纳的三分,真的不应该丢。

不过罗马也并非没有自己的隐患。

球迷们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豪门底蕴”,但往往这个名词显得非常玄幻、缥缈。

对于某些一线俱乐部来说,是一种你以为你有了,其实你没有,也可能你发现你确实有,但别人有更多的东西。

与底蕴必然联系的就是历史,豪门的底蕴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积累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俱乐部会面对一系列的压力,经济压力、竞技压力、球迷压力、舆论压力、还有内部的运营压力。

当一个俱乐部把这些都克服过去,还能不断取得成功的时候,底蕴就产生了。

但是底蕴又是一个会消耗的东西,它有它的韧性,不会顷刻间就消失,但也会因为俱乐部的失败而逐渐变得脆弱和模湖。

举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英超的利物浦。

曾经的英格兰霸主,在1977-1985的9年间,5进当时还叫欧洲冠军杯的欧战决赛,4次夺冠,巧合的是这其中最后一次夺冠正是1984年在罗马奥林匹克球场战胜了罗马队。

如果不是因为1985年的海瑟尔惨桉,他们很可能五战全胜。

然而就是因为这次惨桉,所有英格兰球队被处罚五年内禁止参加欧洲三大杯,导致一批黄金年龄的球员错过欧冠平台,再也没机会延续辉煌。

再加上后来的英超改制,曼联完全崛起,利物浦这一沉沦就是将近30年。

虽然中间偶有闪光,但始终难以稳定、持续地站在荣誉榜上。

但豪门底蕴还是无时无刻不在这家俱乐部身上显现。

不管阿森纳、切尔西一度如何成功,双红会才是英格兰最重要的德比。

不管联赛成绩多烂,总还是有球员和教练愿意慕名前往,资本和赞助商也愿意掏钱投资。

哪怕在最混乱的时期,埃弗顿、热刺这样的球队都爬到了利物浦的头上,豪门的光环仍旧在这支俱乐部头上闪耀着光芒,直到约翰·亨利入主利物浦,并请来了克洛普。

试想一下,在多特蒙德带出一支杀入欧冠决赛的大黄蜂的克洛普,选择利物浦的原因当中很重要的一条,不就是因为它是豪门吗?

祖上那些耀眼夺目的荣誉,给利物浦积攒了超级雄厚的底蕴,经得起三十年的折腾。

而同样获得过欧冠的阿斯顿维拉和诺丁汉森林,则因为荣誉来得太过短暂,底蕴积累严重不足,很快就泯然众人。

以这样的角度来说,就很容易明白为何皇马、拜仁这样的俱乐部总是能够取得成功,因为他们不仅拥有超强的底蕴,还凭借着这份底蕴带来的巨大优势,始终吸引着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并且不断地取得成功。

而自从弗格森爵士退休后便遭遇困境的曼联,这几年之所以会有“曼抬”之称,正是因为他们虽然底蕴也很强大,但并没有走在成功的道路上,所以与其他豪门争夺球员时,只能通过更高的报价、更丰厚的薪酬来吸引球员加盟。

当然,底蕴不仅体现在场外,影响力、媒体、球迷基础、话题议论度等等,在球场上,也会对对手产生强大的心里威慑作用。

对于罗马而言,他们显然有那么一点底蕴,但随着一代人的标志托蒂与德罗西的退役、离开,冠军两个字已经是很遥远的回忆了,甚至队内的很多人就没有品尝过夺取重要冠军的滋味。

在面对三大豪门时,不管是俱乐部本身,还是球迷、媒体,都会认为罗马是差一个档次的球队。

球还没踢就觉得凶多吉少,这还怎么赢?

丹·弗里德金花重金请来穆里尼奥,再斥巨资引援,就是想让这位天生的赢家为这支球队建立一种心态——赢家心态,然后通过不断地胜利,重新积累球队的底蕴。

此时的场上,队长佩来格里尼第一个急躁了起来。

面对已经规避对抗的乌迪内斯球员和基本稳操胜券的比赛,此刻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这份对抗的强度,不给对面反扑的希望,然后平稳地结束比赛,而不是加大冲突去激怒对方。

毕竟这是联赛,讲究的是持续作战,用尽量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多的积分。

第55分钟,面对对方阿根廷中场罗伯特·佩雷拉一次毫无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