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代文里的极品奶奶19(1 / 2)

加入书签

小伙子见有戏,高兴道:“到隔壁清河镇,我家就是那边的,这次来是探亲,趁着这次机会,进你们点头花带回去卖,清河镇上没有这种好看的头花,相信到时候肯定很受欢迎。”

赵桂花想去的地儿就是清河镇,闻言就想阻止,就被王秋凤拉住了衣袖,王秋凤凑到赵桂花耳边,小声道:“大嫂,别慌,先听听娘咋说的。”

赵桂花不甘心地点点头。

“你一次能带多少?”追月问。

小伙子指了指她们身边的背篓,“像这种的至少得装满六篓子。”

赵桂花和王秋凤顾不上小声嘀咕了,齐齐瞪大眼看向那小伙子。

“啥时候要?”

“我后天上午差不多能办完事,下午走。”

追月点点头,“我们家里还有些存货,再赶赶工应该能做出来。”

之后就是谈价钱,追月也不多加,蝴蝶结发卡和发圈儿每个成本上多加2分,小花花发卡和发圈儿多加1分,啥都不带的那种,是三个才多加1分。

可以说全靠蝴蝶结样式的挣钱,其他的等于跑量。

但小伙子要的货统计下来,一共能挣八块,且是纯利润。

小伙子先给了五块钱做定金,追月去旁边卖米饭的摊子那里借了纸笔。

为啥卖米饭的摊子会有纸笔,因为卖米饭的老板娘爱记账,每次忙完一阵,她就会把打出去的饭菜数记个大概,这年代没有一次性饭盒,来买饭吃的,都是拿着自家的饭缸,所以只能记个大概。

老板娘还会把好卖的菜记上,等下次再出摊方便做调整。

追月觉得这是个好习惯,每次从家里出发前都会盘点下带走的头花,让孙子帮忙记账,自己则在一旁装着样子学,方便为自己认识字打好基础。

看来以后她也得随身带着纸笔,万一再碰上今天这情况,她也不用再借别人的。

拿到纸笔后,追月用歪歪扭扭的字记下小伙子要的头花的种类和数量,也给对方一个对货的条子,方便拿货时盘点。

追月又把自家地址告知了小伙子,免得对方担心她们跑了。

直到小伙子走远后,赵桂花和王秋凤才回过神儿。

赵桂花道:“娘,就……就给钱了?他不怕咱跑了?”

王秋凤也道:“虽然咱不会跑,但这小伙子胆子也太大了,就这么痛快给钱了?一次还要那么多,就不怕东西卖不掉?”

追月道:“他说已经观察咱们两天了,咱们卖多少货,想必他心里有数,知道咱们不可能为了这五块钱就不做生意。”

两人点点头。

赵桂花想起那小伙子要摆摊的地方是清河镇,哭丧着脸道:“娘,咋办,那小伙子要去清河镇摆摊,我再去就不合适了。”

“挺好的,省的你跑那么老远去卖头花,也省得你去亲戚家借住,让人家家里因为你生气闹矛盾就不好了。”

“娘,说了咱给她家粮票,咋可能还生气?”

“你自己也说又得给人家粮票,你又得带粮食,还有来回的路费,你在那儿人生地不熟的,还得亲戚照顾你,耽误人家的时间也得算在成本内,你想想是不是还不如咱们一次性卖给别人省时省力,咱们能腾出时间干别的。”

“是娘你说的那啥咱们这里饱和了,先不摆摊了。”

“摆,以前我是没想批发这回事,现在看来即便以后生意没之前好,咱也得往摊子上留个人,万一再有人想像这小伙子这般大批量进货,也能有个人接待。”

王秋凤道:“娘,你的意思是要让大嫂做这个接待?那我呢?”

“你不是要去你表姐家借住卖头花?”

“娘,你刚才还说大嫂那啥不划算,咋到俺这儿,就说这?”王秋凤不高兴地嘟囔。

追月道:“情况不同,清河镇既然有人进了咱家得头花卖,咱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你表姐那个镇子没有卖家,这生意还是能做的,如果有人看上了跟你问情况,你就跟人说是在咱家进的货。”

王秋凤恍然,“娘,你是想让我像那个卖米饭的老板娘一样给咱家拉生意?”

“就是这意思。”

趁着不忙的时候,追月又去买了些皮筋和黑棍儿发卡,家里碎布头倒还有不少,够交货的,黄皮筋和黑棍儿发卡没剩下多少了,得补货。

第二天出摊时追月和王秋凤就没去了,得在家赶工做头花,怕赵桂花算错账,是何正华陪着一起去的。

王秋凤就问:“大嫂,正华,你俩咋了?”

赵桂花蔫蔫道:“别提了,真像娘说的,今天没啥生意,一共收了不到三块钱,和之前比差太多了,就这还大都是来咱家摊子上买过头花的人介绍的,送出去不老少发圈儿。”

追月笑笑:“有三块就不孬,别忘记咱们第一天就把成本收回来了,之后卖多少都是挣的。”

赵桂花和何正华这才又打起了精神,晚上,两个媳妇和追月就着油灯做了半宿头花,终于把明天要交的货赶了出来。

第三天上午,家里男人帮着往镇上送了一趟货。

刚吃完中午饭,那个订货的小伙子就带着两个小伙子拿着两个麻袋来收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