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郭奉孝献计破敌(1 / 2)
刘备称帝后,四方诸侯反应不一。
北汉主刘旭、魏王袁绍自然是指责刘备“僭称尊号,大逆不道”,号召天下“共击之”。
凉汉主刘民(秦王韩遂)、蜀汉主刘璋都是天子,也不肯承认刘备的正统地位,都采用自己的年号。不过这两人各自忙于内事,无力也无意立即与刘备发生冲突。
韩遂因为与刘备疆域相邻,就派了使者道贺。刘璋则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如今天下有四位汉帝。人们分别以北汉、凉汉、蜀汉和炎汉称之。也有称刘备为季汉的。
论正统性,刘备在天下士人心目中排为第一。
燕王公孙度以前曾入侵青州,与刘备发生过战事。但袁绍的威胁近在眼前。既然袁绍反对,那么公孙度就必须支持,希望刘备能在袁绍南部施加更大压力。
公孙度第一个向刘备递表,愿意采用章武年号。采用年号,就是公开称臣。
刘备只改了年号,尚未改正朔。正朔指正月初一,改正朔就是改历法。
新朝仍旧采用原来弊病多多的四分历,不过已经命令工农书院大祭酒刘洪进行改进历法的工作。刘洪曾与蔡邕一起在东观校书,两人做了不少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
楚王刘表原来是采用先帝刘协时期的初平年号,现在也遣使祝贺,改用章武年号。
刘备召集重臣,问道:“刘景升、公孙升济皆采用章武年号,诸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二人不会平白支持。刘备也必须给予相应的回应。那就是承认燕王、楚王之名号。
司空张昭奏道:“臣以为当以其王号封之。如今四方拱伏,天下唯有袁绍、刘璋、韩遂三人不服。
若能示以宽宏之意,三人未尝不会去除尊号,稽首归降。则陛下不费刀兵而定天下,黎民幸甚!”
张昭对刘表和公孙度奉章武年号大为赞赏,认为有采取和平手段统一天下的可能。
修仁义而服诸侯,这是儒生的终极理想!
司徒第五巡有不同看法:“刘景升、公孙升济不过迫于形势,岂真心归降日后削藩,必动干戈。
袁绍等三人皆野心勃勃、怙恶不悛之徒。非到山穷水尽,不可能按兵束甲。
张公寄以绥抚之策以平之,难矣!
如今袁绍正与公孙升济争幽州,可封公孙升济为燕王,以牵制袁绍。
至于刘景升,刚定荆南四郡,士卒疲惫,不如因而伐之,一举夺取荆襄之地!”
尚书令华歆支持张昭,不建议短时间发动大战:“陛下,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内部灾害多发,贼乱频仍,民生艰难,百废待兴,实不宜大动干戈。对四方诸侯,暂以绥抚为宜。”
刘备问军谋尚书郭嘉:“奉孝怎么看”
刘备麾下重臣,以田豫最为年轻,本年二十五岁;其次就是郭嘉,二十六岁。十九岁的刘晔,职衔为军谋侍郎,还差了一个身位,尚算不得重臣。
如此年轻,身居高位,并不算太夸张,这是开国时的正常现象。
光武二十八岁起兵宛城,二十九岁大战昆阳,出镇河北,不到三年而据有幽州、冀州、河东、河内,兵力十余万,遂于三十一岁在河北称帝。那时光武的地盘与袁绍此时差不多,大不如刘备。
光武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其时邓禹二十四岁。
郭嘉奏道:“陛下,如今形势与光武之初大为不同。那时光武之敌皆割据一郡或数郡,实力分散,如关中赤眉,凉州隗嚣、窦融,益州公孙述,青州张步,豫州刘永,庐江李宪等,皆为光武逐一击破。
如今袁绍跨州据土,精兵二十万,其实力远超那时各路势力,可比之于楚汉之时。
当年高祖联合各路诸侯一起伐楚,最终杀项羽,一统天下。
臣等认为,仍当与凉、荆、辽等地诸侯会盟,共伐袁绍。
楚王、燕王,不过虚名耳,赐之无妨。
刘景升自守之辈,不足为患。唯有豫章孙策,有英才,跳梁不已,当先伐之。
为免袁绍生事,可请镇西招诱胡族,联合公孙升济,再扰幽州。
我军可从东郡一线抽调兵力,急速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破孙策。
军谋部已制定具体方略,将即呈陛下御览。”
刘备道:“大善!军谋部辛苦了。”
又问军政尚书贾诩:“军心、士气如何将士厌战否”
贾诩道:“回禀陛下,分田逐步落实,陛下登极后又颁发赏赐,三军开颜,将士立功之心甚切,闻战则喜。军心可用!”
刘备觉得军功授田还是属于政治工作,便将此职权划归贾诩。
当然,核定军功是大事,不可能贾诩一个人说了算。刘备组建了专门的军功核定委员会。
贾诩为主事,周贯、郭嘉、田豫、牵招、关羽、吕虔等大将皆在其中。
刘备命贾诩研究制定军衔体系,但这个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听取军队上下的意见,不能乱搞一气,反而削弱战斗力。
所以第一批军功授田并没有跟军衔制结合在一起。
凡事不能急于求成,须当试点进行。要先做好配套和预案,不可强行贸然推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