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将死方知身后事(1 / 2)
糜竺见陶谦如此模样,心中不由一酸,奔上前去,凑到陶谦头边。
陶谦虚弱地道:“君擒杀贼子,吾心甚慰,徐州交于刘玄德,吾亦无忧。商、应不通世故,望君照料。惜未能见玄德一面!”
糜竺忙道:“左将军正快舟赶来,不出两日即到,使君可以见之亲谈。”
陶谦昏黄的老眼中突然挤出两滴浊泪,虚弱一叹,嘴角牵动,苦笑道:“吾事自知。方才相托,君愿应否?”
糜竺肃容道:“请使君放心,竺必竭心尽力,护两位公子周全。”
陶谦道:“君千金一诺,吾再无牵挂!”心神一松,颓然垂下双手。
糜竺等人急呼:“陶公!陶公!”
陶谦似乎听到了呼唤,两眼陡然睁开,射出神光,两颊浮现不正常的红晕,定定望着帐顶,目不转睛,表情变幻不定,仿佛那里有什么影像似的,突然哈哈大笑,叫道:“刘玄德天命在身,炎汉复兴!吾让州有功,后世得享富贵,哈哈,哈……!”笑声未毕而哑然。
糜竺等急上前探视,陶谦已然气绝,两眼大睁,脸上仍有难以抑制的笑容。
陶谦雄踞徐州垂五年,驱逐黄巾,保境安民,可谓有功,后信小人,摒弃忠良,为政混乱,致曹操入寇,过亦非小。功过能否相抵,实难评说。
徐州多有英杰,而陶谦不能尽其才,天下叹惋。丹阳兵,淮泗兵,为果劲骁锐,而陶谦不能尽其武,英雄薄之。
闻陶谦让州于刘备,除少数人如曹豹、曹宏等之外,徐州上下皆欢欣鼓舞,得明主而治徐州,又何患再有曹操屠徐之祸也!
糜竺在帐中严命不得泄露陶谦临终之语。陶谦言刘备有天命,一旦传扬出去,必引起轩然大波。无数敌视刘备之人必以此为借口,声称刘备有不臣之心,即便刚刚支持刘备的李傕郭汜等人也会断然翻脸。
其时帐中约有十余人,包括糜竺、许褚、徐喜、沈陵,数名甲士,以及两个侍婢。
糜竺随便找了个借口,命许褚将其余人软禁在另一帐中,由许褚亲自看守,待大军继至,再行处理;派人急召治中、各部从事等心向刘备者,言有要事相商。东海相刘馗对刘备有敌意,暂不召来。
不一时州里大吏齐至,才知陶谦身死,皆叹息流泪。不管心中如何想,这眼泪还是要流的。
众人商讨发丧事宜及后续事宜。糜竺道:“陶公生前决意让州于刘左将军,前日派吾邀请左将军至徐州,如今左将军正在赶来路上,不如请其主持治丧事宜。我等可推举左将军暂领徐州牧,君等以为如何?”
众人皆以为:“此乃陶公遗命,刘公仁义,非刘公谁能治此州?我等无有不从。”
刘备在开阳叫上威虏中郎将臧霸、孙观上船,命边崧、吴敦率威虏军兼程南下。
刘备等乘船顺流而下,借着风势,速度不下于奔马,不一日近了郯县,便弃舟上岸,向郯县行进。
还未入城,见西南烟尘滚滚,有大队人马奔来。刘备道:“此必元龙到了。”派耿奇率武卫营将士迎上。
片刻后耿奇带着陈登、王文来见刘备。果然是陈登接到命令,带了横野军前来。刘备心中大定,称赞陈登:“君何其速也!”
陈登笑道:“将军有急命,登岂敢耽搁?”
横野中郎将乃是许褚,陈登固然有刘备之令在手,又有参军王文相助,然能说服三部司马即日动身,足见其服众之望;范英、王季二部战力平平,陈登竟能率其急速赶来,而不失掉队,又见其统兵之能。
刘备策马至横野军中,与三部司马许彪、范英、王季简单叙谈,大加勉励,然后合兵一处,兵临郯县城下。
鲍兴仍被糜竺派来守西门,另有武卫营十几名勇士辅之。武卫营都伯裴崇望见刘备,大喜,对鲍兴道:“左将军到了,快开城门。”
鲍兴亦大喜,亲自下城去开城门,率十余人迎出城去,见了刘备,倒身下拜,道:“下吏牙门鲍兴,奉糜别驾之命,来迎将军。”
刘备上前将他搀起,牵其手,道:“有劳鲍君。请!”与鲍兴携手而行。
得据大州,刘备一点都没表现出急迫之情,安步当车,与鲍兴步行入城。鲍兴被刘备拉着手,心中感动,眼眶发热,又敬服于刘备的风仪气度,恨不得为其效死。
后世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今世刘备本就“善下人”,两者结合,显得刘备更加尊重于人。不论士人、轻侠、豪杰、平民,还是升斗小吏,凡与刘备交谈相处者,不仅觉得如沐春风,而且觉得自己能立功业。
刘公,天下英雄,都看好我!我怎敢看轻自己?遂发奋。
糜竺在格杀曹豹、曹宏、掌握东营军队后,就派鲍兴速回城门,故而鲍兴不知陶谦已死。鲍兴带路,引至西营。
守营将士已换成糜竺宾客,见有鲍兴在,当先数人,气度非凡,忙通报糜竺。
糜竺迎出营门,上前拜倒:“下吏糜竺,拜见左将军!”
刘备忙上前将其搀起,道:“辛苦子仲了。听公盛所言,君诛曹豹、曹宏,平息叛乱,功莫大焉。”
糜竺道:“全赖仲康之勇,竺不敢冒功。”
刘备问道:“陶公在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