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潜入镇江(2 / 3)
。
范进立即安排原地扎营,休息好之后,夜间出动。看来不走长江是不行的了,从松江府到镇江,就用了将近十几天的时间,如果再去到庐江,恐怕张献忠早已逃之夭夭了。
范进这一行人就算是被困到了镇江,如果不解决船只的问题。他考虑了很多办法……自己造?远离青岛,远离自己建设的工业基础,啥都造不了。买?!很可惜,范进带的银子不多,也没有多少银子能带,还等着缴获呢。抢?
这个念头让范进眼前一亮,随后又暗淡下来,抢个屁,本来自己就是客军,而且不能声张,这明火执仗的去抢夺大船,和那农民军有啥区别?而且长乐军近卫团里面几乎没有会撑船之人,这长江又不比大海,各种暗流旋涡和浅滩谁能知道?看来只能租船了。范进立即派范兴在此地据守,自己带上了令狐去长江重镇……镇江城去看看有没有大船可租。大不了,仗着武力少给点儿租金便是。
范进又换上了那一身从八品“五经博士”的常服,不管怎样,这大明的官服穿在身上,还是能起到防火防盗防小偷的作用的。令狐本来就是江湖人士,脱下长乐军军装,一身劲装打扮,看上去倒像是范进的护卫家
丁。二人为了避人耳目,仅仅带了十几个身手较好、思维活泛的弟兄,低调的潜入了镇江城。
随着他们沿江而走,渐渐的见到了靠近长江一些小码头的船只靠岸景象。只见一群骨瘦嶙峋的纤夫,一个个喊着号子,倾尽全身之力,向前拉拽着纤绳。而他们身后则是一艘大概两百料的货船,随着他们的拉动,缓缓的靠岸。由于船只太大,阻力也大,有些纤夫可能由于长期食物不足,营养不良下,走的抖抖嗖嗖,肉眼可见的随着船只起伏,带动着这些纤夫纤细的身子来回摆动。而且纤绳粗重,貌似将纤夫们的肩膀扯出了缕缕血痕。
但是为了生计,这些纤夫还在低头咬着牙,继续负重前行,只为了那生存下去的一点希望。
本来以为这是在电影当中才能见到的场景,范进如今亲眼得见,还是不由得感慨万分。苛捐杂税下,普通百姓若要生存,何其困难?而且这个时代如果要交各种各样的税,克扣百姓无处不在。收粮小吏或是收税的小官,对百姓的各种巧立名目的盘剥也让百姓苦不堪言,什么漕运的帮费诸如此类。加上各级层层盘剥运到目的地时已经被盘剥很多。比如这纤夫也是要交“漕运”税的。
农民缴的是粮食,但其他行业就是银子了。交上的税银可是有火耗的,因为穷苦大众可没有银元宝,都是些散碎银两,但是朝廷要的是元宝,咋办呢?需要找到专门铸钱的作,随后把碎银子都熔融,再铸成元宝。但是这个过程可不是那么透明和好掌握的,就存在着一定的消耗损失,朝廷官府当然不会承担,就只能这过程要有一定的损耗,而这就加在了广大的百姓们身上,要征收火耗银子。
而且除了税之外,地方上还要负担“耗米”。这个“耗米”就是粮食要运往各个地方吧,百姓得为运粮拿钱!为什么粮食运输还要百姓掏钱?因为漕运用的大船非常的大,大约都是这种两百料甚至四百料那么大,长达八丈。
大明朝的国力有限,顶多朝廷拿出来一半的银子,另一半就需要地方自己想办法,想的办法呢,就是这“耗米”税啦。就这样,大明还算办的仁义,到了
后面的我大清,朝廷只出五分之一,另有五分之四就落在了百姓头上。
范进等人稍作歇息,便进了镇江城。范进在这个时代也就去过开封,算是大一点儿的城镇。眼前这镇江城比开封要大得多,但是对动辄三五十层建筑的“过来人”范进来讲,这两丈高的城墙真的不怎么样。
而见识过各地“海岸堡垒”建设的长乐大兵们,也对这镇江城防不以为然,海岸堡垒的边墙,基本上也都达到了长乐制三十几米,而且都用的是十足料的长乐青砖,岂是此等小破土墙能比的?而且城墙上只有稀稀拉拉大概十几门弗朗机炮,顶多能有九磅炮,哪里比的上二十四磅的大家伙……人间大炮了?
正在范进等人以“专业眼光”看着镇江城品头论足时,“江湖经验”丰富的令狐仿佛若不经意的看着旁边小贩篮子里的针头线脑,脸朝着地面,对着范进飘来一句话:
“将军,有人盯梢,乃江湖人士,且小心了!”
范进当即就是一个激灵,此时通过军中的锻炼,和经常与李国栋、池重过招,若论单打独斗,长乐军当中已经没有范进的对手。按照池重的点评就是,就算是当世一流的好手,范进也能依靠着他自己古怪的套路走上十合。但是如果说到江湖经验,范进自忖自己连身旁的范尼都不如。
他当即心领神会,悄悄的带着众人慢慢聚拢到了一起。随后他问道令狐:
“令狐兄弟,敌人身在何处,有多少人?什么来路?”
令狐也是狐疑的摸了摸下巴,道:
“只是感觉,人并不多,但这是长江重镇,少不了江湖人士留意,咱们强龙不压地头蛇,不生事端便安然无事”
范进点头道:“赶路要紧,莫管闲事。
不过咱不惹事儿可不代表怕事儿,要是奶奶的谁不开眼,老子带人端了他的老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