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百十章 排练现场(1 / 2)

加入书签

<b>最新网址:</b>刘清山明白这种事是不好明着赶的,趁这个机会把他们让到旁观者的位置,最不显山露水。

而且他还不止这一种手段,随后就马上招呼乐队的人,了解目前的排练情况。

让自己忙起来本就无可厚非,况且今晚他还要亲自登台配合演出,加入现场的排练是必须的。

不仅legend乐队的人过来了,万青乐队只是不敢怠慢。

接着了解的由头,几人间一阵商量,随后刘清山头也不回地跟着众人上了舞台。

不跟这些校领导有过多接触,倒不是因为他不耐客套式的虚与委蛇,还是真的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马上就要赶去演唱会现场了,多一分钟的跟乐队磨合都显得很有必要。

不过时间再紧他也没忘了起码的礼貌,跟临时被邀请的乐手们道声感谢,既是人情世故,也是了解专业能力。

已经被刘清山改为《一万匹脱缰的马》的这首歌,在以后的年月里会逐步成为石门市的专属bg。

甚至这首带点丧丧的歌,竟然被当地官方公开承认了,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推广曲。

由此可见,这样一首用一个临近疯狂者的内心独白,来折射着现代人的浮躁与无奈的、歌词有些压抑甚至负面影响的歌曲,其实并不影响官方对这首艺术作品的态度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石门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轻重工业更为发达,大多数的居民家境就是最普通的工

薪阶层。

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每天早上会骑着自行车,穿过这座工业城市的雾霾,按时上班的底层生活经历。

所以说这首歌并不是一首颂歌,而是真实记录的是这座城市的一段并不快乐的历史。

90年代的石门市,拥有亚洲最大的制药厂和十分密集的制药产业,在药厂红火的时候,厂里的员工过着安逸、规律的生活。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每天「傍晚六点下班」,家里有「妻子在熬粥」,还能「喝两瓶啤酒」。

但随着下岗潮的到来,「大厦崩塌」,这些「如此生活三十年」的工人,只能「脱下药厂的衣裳」。

制药厂并不是个例,还有石门当地的钢铁企业,棉纺厂,甚至铁路部门的货车制造工厂,都在那段时间经历了噩梦般的遭遇。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自揭伤疤」的作品,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和消费力吸引到了这里。

原版发行不久,就有乐迷跑来石门来了个「万能青年主题一日游」,把歌中所有提到的地方走了一遍,并拍照留念。

或许,正因为这首歌不是一首颂歌,才使得石这座城市格外的有魅力。

当然,并不是说写城市主题的歌曲就一定要批判,只不过艺术想要打动人,就必须要真诚。

而真诚的前提是「我手写我心」,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抱着「找优点」的态度写颂歌,很容易丢掉真诚的态度。

回顾过往,但凡能在

音乐史上留下一笔的城市题材歌曲,都不是一味的赞美。

名曲《夜上海》对城市的推广作用不可谓不大,可歌曲中也还是有「夜上海,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这样的辛酸内容。

事实上,很多地区的领导都明白这个道理,也比我们想象的包容。

再比如最新一期旅游综艺里刚刚出现的那首民谣歌曲《泉城泉城》,歌词中非常直接地指出了那座城市某一阶段过度拆迁的弊病。

但鲁省官方媒体的领导仍然能够接受这首歌,并且认为这首歌对于泉城的推广作用,足以比肩斥巨资进行的「好客鲁省」宣传工作。

其实,无论是赞美、批判,还是客观地记录,都是可以使用的创作手法。

关键在于创作者内心是不是真的热爱这座城市,是不是真的在这座城市里有过刻骨铭心的回忆。

只要有感情,就算你是个京都人,也能写出那首已成为民谣经典的《榕城》。

最可贵、最值得音乐人学习的品质,莫过于真诚了。

千万不要低估真诚的威力,写歌不是写作文,带着功利心写的「地区推广曲」,几乎无一成功。

这也是万青乐队为什么一看到歌词,就完全的喜欢上了这首歌的原因。

因为这首歌很好地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现实主义,是石门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感同身受。

只是这些在此时的刘清山的意识里,就显得没

那么重要了,因为他的一门心思正沉浸在这首歌的编曲方面。

它的原版之所以后来被推崇为,能跟崔建的《一无所有》比肩的内地摇滚最顶尖作品,原因还是在于可写入华国摇滚史册的顶级编曲水平。

刘清山虽然前天跟万青乐队就编曲问题,从下午探讨到了晚上,说实话内心还是很有些不太踏实的感觉。

毕竟这首歌的作者,不再是这支乐队里的另一位灵魂人物姬耿,短短两天多一点的接触这首歌,势必会很难达到原版的那种音乐境界。

好在一边排练下来,刘清山很惊喜地发现,存在的缺点、瑕疵固然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