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孤儿院的生存问题(2 / 2)

加入书签

们的老师和孩子就会去拉萨的几个大寺院的门口化缘,讨点钱回来渡过难关。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下去,孤儿院的工作却越来越忙,尼玛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这里,也没什么时间再去当导游带团了。

已走过近6年风风雨雨的曲珍孤儿院现有孤儿62名,其中,年龄最小的孤儿仅有3岁,年龄最大的已满18岁。

有些孩子已经走上社会,但目前更多的孩子还是在学校上学,现在有38个孩子在拉鲁小学,3个孩子在区实幼儿园,12个在私人开办的童嘎语言学校,还有19个今年8月份就要上学。

区政府和教育局对孤儿院还是很关心的,上公立学校的孩子的学费全免,可是每个孩子的学杂费还是需要院里自己想办法,校服什么的有时候孩子上学的学校的老师会捐助一些。

现在,孤儿院基本不再收养孩子,因为孤儿院的现状实在不能支撑更多孩子的生活了。

有些老奶奶带了孩子过来,很难以拒绝,只能给他们看院里的情况,常常老人家们只能坐在院子里流泪,然后无奈地离开。

通过偶然的机会,国视方面的到了这个情况,于是就有了派出来的一队拍摄团队长期留在了这里,一边纪录孤儿院的最真实生存现状,一边想方设法地帮尼玛寻求各种帮助。

有了国视的关注,这家孤儿院自然被重视起来,但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就是政府机关的认可只能提供一部分的财力物力的帮助,而不能公开敞开了大包大揽。

因为藏区的贫困情况是普遍性的,开了这道口子,就必须满足更多的类似情况。

而由于高原地理原因和气候影响,整个拉萨市的财政情况常年都处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哪里能腾出来更多的财物资源,来彻底改变周边贫困的现状。

这是个绕不开的重大发展和生存问题,而并非地方上的不支持。因而国视方面的态度也是无可奈何的,于是尽可能通过民间的办法来解决,就等同于帮本就处境艰难的政府解决了一件大心事、但这里几乎很少有大型商务行为以及制造工厂之类的大商家出现,还是由于残酷的地理位置缘故,把很多发展机会都挡在了高原之外。

至于曲珍孤儿院,为什么至今仍未拿到民政部的

“注册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家近年来对民办孤儿院转正的工作严格、谨慎了许多。

另一方面在于曲珍的条件,离正规孤儿院的硬件指标还有很多差距,连最基本的一条

“有固定的活动场所”都无法达到要求。别说没有自己的固定物业,就连基本的邮政地址都没有,来各地的捐款捐物不得不通过

“驴窝”转交,很不方便。再有一个原因是,国家的孤儿院一般只收养无父母、无亲属的孩子,而曲珍中的孩子有一些是有奶奶,或者叔叔等亲属的,还达不到上孤儿院的要求。

尽管他们的奶奶也许只能靠乞讨为生,或者他们的叔叔从来就没有过问过他们的冷暖病痛。

所以因为没有注册,曲珍得不到政府给孤儿的固定补贴,所有费用都靠自己筹集。

政府虽然免去了孤儿院孩子的学费,但杂费书费等孤儿院仍然要承担。

因此学费,生活费,房租水电就成为了孤儿院最大的开支,也成为困扰尼玛院长最大的难题。

即使是国视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具体解决起来也得符合当地政府的现实情况。

况且他们如同当地政府一样面临着同样的解决难题,还是不能因此打开一道口子,毕竟他们也是国属单位。

进而也就形成了目前不得不通过民间筹资的窘境,过时在此逗留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制作一档探索性的节目,让这里面临的民间困境,找到更多愿意提供帮助的企业或是个人。

如果问题解决了,就会有更多类似情况的孩子得到教育救助,这可是惠及后代的大好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