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争抢(1 / 2)

加入书签

张绣环顾众人,见一个个一副激动的神情,知道他所阐述的,打动了这些人。虽说这只是大方向的构想,具体的落实,还需要以后杨修作为凉州刺史来执行,但只要有了大方向,就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

张绣再度道:“开科取士的事情,在一统凉州后会进行。对其余凉州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这一则消息。如果各位族长返回各自部落后,率先挑选可以培养的苗子,再找先生教导学问,必定能先人一步。抢先一步,便是机会!”

众人听到后,眼前一亮。

这是机会啊!

如果烧当羌的许多人,能通过考核做官,那简直是太美了。

张绣再度道:“第三,我给予烧当羌一定的士子名额。”

“如今长安内,建立了一座书院,名为长安书院。书院的院长,是闻名天下的名士杨彪。执教的人,有诸多的名士大儒,更有本官的老师庞德公。”

“书院中,可谓名师汇聚。”

“如果在书院中学习,只要能通过结业考核。出仕做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本官每一年,给烧当羌十个名额。”

“允许你们推荐烧当羌的子弟,前往长安书院学习。”

张绣抛出了杀手锏。

虽说张绣的第二点,对烧当羌大部分的人来说,也是有利的。但那样的条件,是建立在烧当

羌各部落族长公允公正,愿意为更多的羌人谋取好处。

稍微自私一点的,未必愿意。因为对各部落的族长来说,他们真正到手的好处没有多少。至于做官,也未必能通过选拔。

只能说他们机会更大。

张绣的第三点,却是不一样,这是实打实的利益。

不论是弥当,亦或是其余烧当羌部落的族长,都有子嗣,都有自己的子弟,都有宠爱的子嗣儿孙,他们都希望儿孙过得好。

更何况羌人在汉人面前,本就低人一等。

羌人是夷狄,不通教化。

别看羌人盘踞在凉州,这也就仅仅与此。他们没有文化底蕴,心底也惧怕中原。同样的,羌人内心也敬仰中原文化。

这是矛盾并存的心理。

张绣给了烧当羌各部落机会,让各族长能派遣自己的子嗣前往长安学习,仰慕天朝上国的风华,学习天朝上国的文化,甚至有机会出仕做官,这是谁都愿意的。

一个个内心,激动不已,看向张绣时,更多了亲近。

这才是利益动人心。

张绣要拉拢羌人,单靠自身的实力压服,未必能真正笼络对方。要让所有的羌人跟随他,就必须有稳定的利益输送。

对张绣来说,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进入长安书院读书的羌人,他要做的是把这些羌人转变为汉人。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

之。

羌人到了中原后,便同化掉,使之成为汉人,使之认可汉人,甚至把自己当作汉人。然后张绣再让这些进入书院读书的羌人,去治理地方,改变更多羌人的思想,甚至是同化羌人。

张绣的野心,是同化所有羌人。

以至于,最终没有羌人。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张绣的内心,却又这样的雄心也野望。

他希望看到的,是举目望去,尽皆汉人。

是天下一家!

这时候,却又有一名族长站起身。他看向张绣时,神色敬佩,没有半点敌视,甚至是很谦逊的姿态,不敢正视张绣。

此人开口道:“张太尉,烧当羌人口众多。偌大的一个烧当羌,只有十个名额前往长安书院就读,不好安排和分配啊。您看名额的上限,能否调整一二呢?咱们烧当羌中,单单是部落的数量,都不亚于数十个。十个名额,明显分配不均匀啊。”

此话一出,引起共鸣。

十个名额太少了。

“对啊,对啊,请张太尉拨冗一二,能多给几个名额。”

“请张太尉斟酌。”

“张太尉,烧当羌的人要读书,不容易。如今烧当羌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好机会,您看,多给一些名额吧。”

……

一个个不断的开口。

所有人眼巴巴望着张绣,那粗犷的脸上,都有期待的神情。

当也加入其中,期待道:“张太尉啊,十个名额,的确有些少了。你看,是否再多给几个名额,以便于我烧当羌的人学习呢?”

这一幕,落在庞统眼中,令庞统大开眼界。庞统没有想到,就一个书院名额的事情,还可以这么操作。

杨修也坐在下方,他看到张绣纵横捭阖,言谈举止间,令烧当羌信服,且一个个眼巴巴的求着张绣,对张绣的敬佩更甚。

他一一记在心中。

这些张绣的话,是他执掌凉州后,要推进的,也是他切入凉州的关键。

张绣说道:“诸位,不是我不愿意给更多的名额。是因为长安书院,奉行的教育策略,是教导人才,要培养的是有用之人。”

“如果你们一股脑儿的,塞一堆人去。最终,反而影响书院的教导,以至于进入书院的人,最终学无所成,无法从书院结业,岂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