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章 笼中人自己做钥匙(1 / 2)
郑海珠一踏进清园,就见到卢象升抱着一把琴站在那里。
满脸傻笑,生生逼退了自己标志性的英俊刚毅之气,显得颇为掉粉。
刚在文哲园接待了几个媒婆、给山东籍家丁们张罗娶媳妇事宜的郑海珠,口干舌燥,先将崔鱼儿递上来的茶水一饮而尽,才转头去招呼卢象升。
“怎么,王姑娘的琴,这么快就能出荫房去卖钱了”
卢象升踱过来,用了献宝似地口吻道:“是能换钱,但你先仔细看看这琴。”
郑海珠瞥过去,意识到不对。
她对古琴再是门外汉,也看得出面板上那一道道岁月的痕迹。
肯定不是新琴。
卢象升捕捉到郑海珠眼神的变化,手势潇洒地将琴翻过来:“你再看。”
“松石间意……”
郑海珠在这四个劲势峻骨的行书旁,很快看到了令人心跳加速的一列字:
绍圣二年东坡居士。
她抬头,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问卢象升:“是宋时的绍圣二年是苏轼那个苏东坡”
卢象升乐了:“还能是哪个东坡居士你再看旁边这些人的落款,唐寅,沉周,(祝)允明……都认识吧”
郑海珠只觉得,卢象升此刻的声音,好听极了。
那份迷人的磁性,加了倍,令人如听仙乐耳暂明。
不,准确地说,迷人的,不是玉面战神的音质,而是金钱的味道。
这可是宋琴啊!
在后世的拍卖会上,一架宋时的古琴,成交价过亿,妥妥的。
而如今这个一页宋书一两金的时代,这个琴为雅乐最高处的时代,一张宋琴,若是苏东坡收藏过、唐伯虎等人背书过的,那说一句希世之珍亦不为过。
郑海珠小心地触摸着这架“亿”脸质朴的古琴,一字一顿道:“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这哪里得来的真能卖”
“能卖。”王月生从屋里走出来,很肯定地回答。
“王姑娘是今早夜航船到的松江。”卢象升对郑海珠道。
郑海珠瞬时意识到什么,望着王月生:“你去杭州,是去拿这架琴”
王月生接过琴,平放在石桌上,沉静道:“郑姑娘,家道中落的原由,我不想多说,是因为不堪回首。王家如今,虽或成匠户,或入娼门,但这架琴,嘉靖爷的时候,就姓了王,它是我的。”
王月生说着,玉指已抚上了冷冷丝弦。
如闻万壑松风,如见秋云几重。
卢象升的轻叹同时响起来:“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郑海珠不会背嵇康的《琴赋》,她的心中,只有这四个字:好值钱兮。
不必去问“这个会不会是赝品”了,琴的音质,说明了一切。
连她这个外行都能听出,此琴,能够碾压董其昌、韩仲文、顾寿潜他们收藏的几千两银子一把的琴。
岁月作不了假。
而王月生的诚挚之意,更真。
她弹罢一曲,对郑海珠道:“如此好琴,如此渊源,怎会不值数万银钱姑娘与公子,去处置吧。”
郑海珠此刻倒冷静了些。
她有这样名贵的琴,却没有尽早出手换钱,为自己赎身,可见多么珍惜此琴。
郑海珠于是正色道:“王姑娘,你若为了谢我照拂之意,自己斫的那些好琴,真的已经足够还情。这架松石间意,毕竟是你的家传……”
王月生浅浅笑着,打断道:“它还曾经是苏东坡的,如今呢还是苏家的吗郑姑娘,我或许就是最后一代,无人可传,何必将它放在杭州友人处尘封呢数日前,我感激郑姑娘护我体面,所以去拿此琴。现下郑姑娘若感念我不小气,就让我一道为火器之事出谋划策,好么”
郑海珠终于相信,自己今日没有在做梦,畅快道:“那是自然,我从不觉得,女子管不得火器坊的工匠。”
王月生忙摇手道:“不不,我如何能当此重任。我只是听你们商量卢公子明年乡试之事,又见郑姑娘诸事繁忙,便想起去岁还在秦淮河时,于那些官儿口中听到的一位在杭州赋闲的饱学之士,李之藻李公。”
李之藻……
郑海珠豁然开朗。
对呀,自己既然想到了孙元化,怎么就把李之藻给忘了呢!
他俩都是徐光启的门人,而且都喜欢研究西学,尤其对其中的火器感兴趣。
孙元化后来铸宁远城,以大炮帮助袁崇焕取得对后金军的宁远大捷,而更早几年时,李之藻就自掏腰包从澳门葡萄牙人手里买了大炮,往京师运,为的便是实现徐光启和孙元化等人“以火炮克制建奴”的军事思想。
所以,据此推断,孙元化和李之藻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
没想到王月生竟然战斗力爆表,不但捐琴,还去找了李之藻。
只听王月生婉婉道:“南京官场那些庸碌之辈,说李公不识时务,竟为各地教难中的泰西传教士申辩,招致御史弹劾,丢了光禄寺少卿的官职,只能在杭州老家赋闲,想必郁郁寡欢。然而我此番贸然拜见,李公分明精神健旺,正带着几位子弟笔受西学之作。我向李公与李夫人说了郑姑娘与卢公子的此处火器作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