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农场大丰收(1 / 2)
沈静言讲完题,叮嘱顾晴早点睡,就回卧室了。
顾知昀正闷闷不乐地斜靠在床上,眉毛紧紧地拧在一起。
“静丫,晴晴又给你添麻烦了。”
沈静言往顾知昀身边躺,有些疲惫地叹了口气道:
“这个孩子太没有分寸感了,她把这里当自己家倒没什么,可家人之间也得有私人空间,她这么大了,却一点也不懂。”
顾晴才来没多久,就给他们造成了不少麻烦,还不知道长此以往,会有多少新的麻烦出现。
顾知昀一伸手臂,把小妻子揽进了怀里。
“静丫,不如我们搬出去住吧?”
沈静言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说道:
“搬出去住,咱们俩确实自由了,可晴晴事多,爸妈工作又忙,怕照顾不过来。”
顾知昀心中十分感动,小妻子总是为别人想得多。
“你觉得,让钱大妈顺带照看一下晴晴,怎么样?”
沈静言愣了愣,她没想到这一层。
“咱们和杨哥是邻居,杨哥和珊珊平时也都忙于学业,钱大妈照顾甜甜,甜甜现在能跑会跳,也会说话了,钱大妈的工作轻松了不少,晴晴是个大孩子了,让钱大妈顺带多做一个人的饭就是了,这样爸妈能腾开手,咱们也能轻松不少。”
顾知昀这样一说,沈静言觉得是个好办法。
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让钱大妈顺带照顾顾晴,无外乎就是一个月多花二十块钱而已。
小夫妻都不想被这个没有边界感的孩子烦来烦去,这个主意的确行得通。
“这几天咱们先在学校附近打听一下租房子的事情。”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农场的庄稼也到了收割的季节。
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农场工人各个脸上都喜气洋洋。
沈静言之前和不少供销社,百货大楼和农贸市场的负责人有过生意往来,她很快就为农场数十万斤的玉米,大豆和红薯找到了买家。
由于农场的粮食收购价和市场基本持平,可粮食的品质却好出数倍,数十万斤的粮食很快就抢购一空。
几个收购人还争先恐后地和沈静言预定明年的粮食。
粮食卖完之后,沈静言和沈洪刚算了一笔账,除去给工人们的工资,奖金,净收益还有五千块。
五千块在八十年代初,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也就是二三百块。
这一下,沈静言的腰包又鼓了起来。
按照当初的承诺,沈静言把一半的收益分给沈洪刚,因为这一年来他为农场操碎了心。
可沈洪刚坚持只要一千块。
两人争辩了好长时间,最后沈洪刚才答应多拿五百块。
这五百块,还是沈静言以送红包的名义给出去的。
“舅,趁着过节,你和张阿姨把证领了吧!咱们在农场摆几桌庆祝一下!”
沈洪刚老脸一红,憨厚地笑了起来。
中秋节前一天,沈玉兰拿出了给沈洪刚买的新衣服和新鞋子,还给他剪了个精气神十足的发型。
张桂芝做了一身大红色的旗袍,还烫了个洋气的波浪头。
这样一打扮,两个四十多岁的人,看上去年轻了好多。
二人一大早就去民政局把证领了。
中秋节这一天,农场里摆了八桌酒宴,顾家人,许家人都来了。
沈洪刚和张桂芝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举办了简单却不失热闹的婚礼。
沈玉兰,沈玉芹,安子都当场改口叫张桂芝“妈妈”,明秀也改口叫沈洪刚“爸爸”。
两个前半生婚姻不顺的中年人,终于苦尽甘来,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兜里有了钱的沈静言,开始琢磨起了买房。
她和顾知昀提起了话茬,顾知昀有些不解道:
“买房?没听说过谁家买房子呀?等咱以后大学毕业工作了,单位会给分房子的。”
“昀哥,我就没打算在单位上班,我要自己创业。”
沈静言认真地规划着未来,“你呢,就认认真真搞科研,我呢,就风风火火做生意。”
说着,她拿出一张报纸,翻到了卖房信息那一张,指给顾知昀看。
“昀哥,你看,这是帝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抛出的售楼信息,他们在帝都最大的商圈盖了两百套商品房,这个位置是帝都的中心,帝都最好的中学,大学,医院,百货大楼,都在两公里的范围内,生活特别方便。”
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商品房”的概念,就连顾知昀也觉得新奇。
以前城里人的住房,都是单位统一分配的,人们的脑子里就没有“买房”的概念。
可沈静言就不一样了,她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一切新奇的概念对于她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
现在把握住了买房的时机,毫不夸张地说,相当于买了一座金山。
“一平米就要卖56.86元,要买九十平米,就要五千多块钱呀。”
顾知昀一边浏览信息,一边咋舌道,“静丫,这房子好是好,可太贵了吧?值得买吗?”
沈静言笑了起来。
顾知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