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是功非过(2 / 3)
。
“回皇上,这位齐将军在宁远可也是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在袁督师帐下任先锋官千总副将。
微臣也是偶然知道这位齐将军之能,向袁督师讨得此爱将。
原本袁督师并不同意让齐将军入京,是因为齐将军在来京之时还立了大功,所以袁督师爱才心切不愿意放赞元回来。
后来在微臣与满将军劝说之下,承诺回京之后再向皇上呈述齐将军的功劳,由皇上亲自封赏,袁督师这才忍痛割爱,放齐赞元回京的。”
朱由校此时一听,却是微皱眉头,但脸上却又显出喜色。
王穿自然也听得出这个李延宗话语里的挑拔之语,所以心里对于李延宗的的好感也是大打折扣。
这个李延宗话说的是为齐赞元讨功,可其实却把袁督师置于皇上朱由校的对立面。
对皇上来说,功劳再大,皆是天子之臣,天子有旨意,纵然是袁崇焕也不能拒绝,可他语里之间却说袁督师有违皇上旨意之嫌,这才让朱由校急皱眉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京官不愿意守边的武将功高这也是历朝历代的丑陋世故,特别是对于像李延宗这种身为兵部尚书之人。
依理兵部尚书是大国主管兵事的最高行政长官,可像袁崇焕这样功劳大的武将,受封的品阶往往又高于京官,形成文武不相配的局面,所以贬损边关武将似乎也成为惯例而非是独例了。
王穿暗暗想着,这或许也是以后袁大督师结局悲慛的一个原因。
“哦,有这种喜事,为何不见袁将军呈报战功,既然已进京了,朕到是很久未收到如此捷报了,你就当着这些我大明重臣来说上一说,也提振一下我大明士气,也让朕开怀开怀。”
朱由校此时满脸期待,他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喜欢这些直爽的武将而不是一心搬弄是非谋权夺利的文官。
“皇上,我看此事还是由齐将军来讲比较适合。”
李延宗此时也是把功劳全都还给齐赞元,其实非是李延宗多礼,而是此事说来是功,可从某此方面来讲却是过,由此而见若由他来讲述此事,那么其它稍懂兵法之人提出疑惑,就会功变成过,反而会让他这个兵部尚书失了颜面。
“好,亲历者讲一讲就更精彩了,诸位爱卿也好好听一听我大明将士是如何在边关杀敌至胜的。”
朱由校并不知情,所以当然愿意让齐赞元来自己说了。
齐赞元一听,此时也不得已只好上前一步跪在地上道:“回皇上,刚才李尚书大人所言,末将实不敢当,不敢居功,却请求皇上罚过。”
“哦,为何歼敌一千余敌军你却不表功劳,却自请罚过呢,此事朕更有兴趣了,你但说无妨,功过之间朕还是分得清楚的,不必拘束。”
朱由校此时也不知他们葫芦里卖什么药,一个人说有功,一个人求过,而且似乎也没有给李延宗什么面子,说起来齐赞元也是十分直爽,朱由校既喜欢又隐隐担忧起来。
“回皇上,若说有功也只是歼敌千余后金欲图进入我大明领域的兵甲,若说有过,却因为此时宁远边关火药奇缺,所以袁督师并没有派发先锋军火药,以此为罚。
来时那一晚末将在两军中缓冲的夹马谷内设伏,却不想后金有一千人的兵甲于晚上通过此地,此实在有异于常,夹马谷顾名思义十分狭窄,是一处不足五里的峡谷,是容易受伏之地。
所以当时末将觉得事有蹊跷,后金兵甲不会如此不智,末将就命令所率五百兵甲击其敌军之首,原本想让后金兵甲知难而退,再弄清楚其后金阴谋。
却不想后金这一千兵甲明知有埋伏却并不撤退,反而越发欲图冲过夹马谷。
最后末将只能全歼敌军,当夜赶回宁远大营向袁督师汇报。
经袁督师分析,后金这一千兵甲此次来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试探我军火药库存是否因为王恭厂大爆炸而短缺,所以才会不计生死试图夜间通过夹马谷,毕竟夜间设伏最好的攻击就是用火药火攻,若我军不用火药攻之,就说明我军火药短缺是实。
所以末将不敢居功,到要请罪,还请皇上治末将之罪。”
齐赞元到是一个诚实的人,不仅把自己的过失说清楚,而且还间接的夸赞了袁崇焕的敏锐,从这一点看讨的是罪,却是在向群臣说明袁崇焕领兵大仗的本事,也算是不妄袁崇焕对他的信任。
朱由校此时也算是听明白了,此功当也是功,此过当也是过,但在那种情况之下,谁又能分析清楚呢,作为先锋官自然不能让这一千后金兵甲越来缓冲之地进入大明边境了。
可此事却又不能公然处理,但若要问李延宗,那么刚才齐赞元已经不领李延宗的人情了,此时再说那么李延宗必然会不论此功。
而让满桂来为齐赞元解说,那么就会因为都是宁远守将会让人难与信服,更何况此时满桂与袁崇焕可是将帅不和,怕满桂会不利于袁崇焕而说出相左的意见。
对于其它人想必也会顾及袁崇焕的威望,而且此时齐赞元已经回京,将要就任九门守护之责,若是罚过怕是连此职都难与任命了,如此既打了皇上的脸,也会让李延宗下不了台。
朱由校脸上微微一动却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