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米里加砂(2 / 4)
若是再严重一点,想必到灾民手中的救济粮会更少,那么皇上及朝廷的好意到灾民手上就会大打折扣,原本万担粮食可救济的灾民,我怕要几万担才行。
可若是在粮食之中渗了砂石,就可以避免两件事。
一是防止层层盘拔,另外这些官员之所以会盘拔救济粮无非是要拿出去倒卖而已,借此天灾之时发国难财。
而若是粮食之中渗了砂子,就会与其它粮食不一样,只要派人去米铺粮铺一查即可知道。
身份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这样一来皇上也可以通过此次赈灾查处一批有违大明律令的贪官污吏,同时也不会冤枉无辜之人。
就算是这些官员知道米中有砂子,想要剔出来再卖那也要费不少事,他们自然不愿意也不敢了。
其二,渗了砂石的粮食更是难与保存,只有马上分发救济给灾民才更有用,而若是长久拖延,那么这些大米粮食就会发生霉变,如此一来,对于遇事不决,拖延救济的地方官员,皇上当可有据可查,而这些官员就不敢找理由拖延了,粮食能更快到百姓手中。
如此一来有此一招,这些地方官员谁还敢贪污,谁还敢拖延发放救济粮呢?
大家都把不得把粮食发放下去,以免粮食坏在自己手中,也提高了救济灾民的效率,让受灾百姓早日领到朝廷的救济粮,以释天子之恩。
至于说灾民吃此大米粮食时的困扰,其实是都是误解,于灾民来说能有得吃已经不错了,大部分灾民受灾之后领了救济粮都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渚成米饭,而是熬成米粥。
这样一来砂子本就比米重,自然会沉入底部,灾民吃喝上面的米粥反到并不影响,就算略有微言,可在吃饱肚子面前,谁还会抱怨呢?
由此一来,借此赈灾可以为皇上清除一些潜藏的贪官污吏,同时也可以更快更充实的把朝廷皇上的恩意传达到灾民手中,以解救万千灾民,真正的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王穿一次把话说完,此时大家都又静默起来。
就连朱由校也在感叹,王穿这一馊主意确实与众不同。
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当然王穿从未当过官,也未赈过灾,那里会有这么深远的想法,其实这个馊主意还是从后世人中学来的,此人就是后世大清之时有名的贪官和绅。
和绅是贪官不假,可也只有贪官才知贪官的心思。
所以他的主意虽然说起来坑人,也背着坏名声,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王穿只是知道这个馊主意,却并不知道和绅当年使这个馊主意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想的,至于后边所言这些理由,也是王穿一边说一边想出来的。
可他此时虽然说完之后,心里也觉得小有得意,却不知此事已得罪了魏忠贤与王体乾。
若说当年万历帝征收矿税时,大部分都是朝廷直接派人征收,而下到地方执行矿税的大部分是太监,而这些太监贪污受贿,又仗势欺人,最后才会好事办成坏事,成为万历帝历史上的诟病。
刚才重提征收此税,朱由校之所以如此谨慎非是不想同意王穿,而是怕再因为重走当年万历帝的用人而让民间更加动乱,所以要由信王牵头,由朝中众臣提出才会施行。
可此时明显针对地方贪官来说,这就明显于魏忠贤不利了。
此时魏忠贤是九千岁,朝廷之上除了朱由校权力数他最大。
随着东林党的失势,地方官员大部分也与魏忠贤有关,而魏忠贤这些年当然也捞了不少,若说后世人是因为他的东厂因为他与东林党之争而有意把他塑造成一个太监乱政的典型而略有偏颇,与此时的魏忠贤还是有很大出入,至少此时的魏忠贤对朱由校对大明江山还是效忠的。
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可若说贪污受贿,想来魏忠贤并不干净。
许多贪官已是毫无人性,毫无良知的,越是国难之时越是贪污的嚣张,这在什么朝代都一样,大明天启自然也是一样了。
所以王穿的法子就是断了地方官员的财路,同时也得罪了此时的魏忠贤,只是王穿并不知道而已。
魏忠贤的脸色在王穿叙述的时候也是一变几变,显然想怒却又不好怒,毕竟王穿为的也是大明百姓,要怪只能怪他下面的那些官员确实如王穿所言,雁过拔毛,贪赃枉法,其身不正了。
“信王五弟,还有五位王叔,你们觉得王穿的想法是否可行。”
朱由校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厉害,其实当皇帝的对官员贪污那是痛心疾首之事,可每一个皇帝都不会把贪污治得完全干净。
水至清则无鱼,千里为官只为财,这都是人之常情,只是把握这个水浑的程度而已。
真正说为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其实也与人性中的贪欲不相符,只能是一个追求理想信念而已。
宗教尚画几个成佛成仙,往生彼岸的大饼,或者是来生可以投得好胎,这样来诱惑世人行善积德,可为百姓服务却并没有什么远景,反而成为公仆,似乎比百姓身份还要低一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