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相由心生(2 / 3)
题。
可只是那一瞬间的犹豫,王穿脸上就露出笑意。
“相即相,何来物之说,可以说天下万物有万相,亦可以说天下万物无一相,难道说妙相神僧觉得相是一物吗?”
王穿反过来问妙相神僧,虽然别人听得模棱两可,但听在妙相耳中却是十分震惊。
而王穿说完也是松了一口气,看了看玄静眼中露出感激之情。
“好说得好,相本非物非情,那为何刚才统领大人又会说曲中有相,这相在何处呢?”
妙相神僧也非是泛泛之辈,此时徐夫人的琴音低沉,像是体现着此时两人的论道一样。
而显然妙相神僧是步步紧逼让王穿有些应接不暇。
妙相所问其实是依着王穿所言,既然王穿说相本非物,那么为何王穿会说刚才小宛的曲音之中看似无相,其实有相呢?
而王穿也是犯难,自己说相非物,那既然说有相,那自然要说个清楚明白了。
而此时瑞王爷夏雨厅也响起掌声,觉得妙相所提十分精妙。
“妙相神僧不愧为得道高僧,此问问到了精髓之处,本王也想听一听统领大人高论。”
瑞王爷毕竟心中不服,所以此时也是借机相为难王穿,毕竟这个问题确实刺手,若王穿说出相来,那又否定了刚才相本非物的论断,等于自己打了自己嘴巴。
“如此正好,相本非物,无形无影,可相却在人心中,心中有相世间才有万物,心中无相,世间皆是一般,相由心生。
在下记得金刚经有言,见诸相无相,自见如来。
刚才的春江花夜月为小宛姑娘所抚,若小宛姑娘心中无相,自然难与领悟当年作此诗词,谱此曲之人的心中之相,既然小宛姑娘能把此曲抚出情景交融之态,自然可以说小宛姑娘心中有相,而此曲自然有相。
只是此相因听者而异,万人万相。
在下修为尚浅,所以听说的是春、江、花、月、夜之良辰美景,品出小宛姑娘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恋流水,流水却无意于落花的无奈与惆怅,这是小宛姑娘之情,此情此景,难道不是相吗?”
王穿此时引用的不是道家之说而是佛家之说,正是金刚经的佛理,此正是释迦牟尼佛在衹树给孤独园为须菩提尊者而宣说的经典。
是佛教禅宗最重要最重要的佛学,而六禅祖师当年的就是详释了金刚经而成六坛祖经。
在此经中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无相,即见如来。”
这个论断在上一本小说里有解与道家之“无”异曲同工,道家的解释是世间万物万灵其实都有“道”在其中,道生万物,万物含道,而要明这个道就必须抛弃所见所感万物的区别即是所谓的相,这样才能感悟其实中共同的道,而悟道却不必以万物为凭,一物即可悟道。
也与禅宗里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是一个意思。
而聪明的人能听说曲中之意,其实就说明心中有相,若什么也听不出来,才正是无相。
佛家修行讲求弃除心中妄念,而道家则是为道日减,道理一样。
就如同一句佛语“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一样,其实就是道家所言“抱朴归一”最后再回到心中有万千世界的“由有到无,由无到有”的明道之途。
此时妙相一听,心里更是震惊,而他也是恍然大悟,知道现在王穿所说并非王穿真的所悟,而是另有高人,当然他也知道高人是谁,所以不仅不怒,反而一笑道:“统领大人确实是人世奇才,不仅得皇上宠幸,得信王爷重用,而且还得得道高人指点,此让人佩服。
只是依刚才统领大人所说,你即非是小宛姑娘,双怎知她心中有相,有那些情影交融之态呢?”
妙相看似在称赞王穿,其实也无情的揭露了王穿其实是靠着玄静传闻入耳这才能说得清刚才这些禅理。
此时王穿一听脸上也是一红,但对于妙相用道家的理来责难王穿,王穿到是一点也不惧了。
他自然读过春秋时期的一些论断,特别是什么白马非马的论断,这其实也是关似于相与名的。
另外,妙相刚才所引其实是庄子的论断,庄子见河中有鱼游,说鱼得水而欢,而当年的惠子则反驳说:“你非是鱼,又何知鱼之欢也。”
当然庄子还有下面的论断,也给王穿反驳妙相留下了一个机会。
“我非小宛姑娘,而神僧也非我,焉知我不知小宛姑娘心意,若说我与小宛姑娘心意相通又当如何呢?”
王穿这正是借用庄子当年回复惠子的话,当年庄子让惠子无话可说,此时同样让妙相无话可说,而且还间接的把醋意扩散开来。
果然,妙相一听,到并不是因为王穿所言的驳解,这似乎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可王穿却借懂得小宛姑娘心思说成与小宛姑娘心意相通,这就有些过分了。
王穿知道这个妙相与小宛必然关系不一般,但又不可能是情分关系。
所以王穿借此不仅占了小宛姑娘便宜,而且还打击了妙相。
王穿有自知之明,知道若是真的与这个妙相论道,就算有玄静帮忙也未必能占得半分便宜。
毕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