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应对与日程(1 / 2)

加入书签

帝国分崩离析,天下凌迟,内战已经是不可避免,岳飞注定要率军扫平四方群寇。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将领真的愿意罔顾国恩,与朝廷为敌。比如赵野麾下的猛将韩世忠。

若范讷、赵野打出“靖难讨贼”、“清君侧”之类的旗号,韩世忠可能短时间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稀里糊涂的就被迫跟随十几万大军成为了叛军。

但只要见到了天子诏令, 见到了朝廷王师,他们很快就会拨乱反正。

更乐观一点,若这些将领若察觉的及时,很有可能提前率部离开南京,或者主动平叛,一群将领主动率部攻击范讷, 将其首级传送京师。

这就是宋德未失, 赵氏人心仍在的深刻影响。

这天下军民, 在作某些事情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会觉得很怪异。例如韩世忠便绝对无法接受自己率军与天子为敌的情况。

夜幕,赵桓便在明堂召集了宰相、枢相与岳飞、吴革等人,准备应对南京可能的叛乱。

人都到齐后,秦桧向众人介绍道:“征召南京范使相与赵总管的御史已经派出七天,无论两位大臣是否应召,都应该有个回复。但御史进了南京便如石沉大海,失去了所有消息。”

剩下的话无需多说了,在座的都是朝廷宰执,十分清楚御史的权力。

宰执之尊尚且要受制于台谏,更何况小小一个南京城。若是运转正常,御史无论如何都不会失去消息。

这些御史不是被杀了,便是被软禁了。

但不论哪种情况,都是极大的忤逆,是对朝廷威严的践踏。

大臣们都没有义愤填膺,怒斥苛责。所有人都清楚, 以官家的刚烈性格,范讷、赵野完全不敢进京。

而且他们此前已经笃定东京守不住, 国难时没有任何作为。但东京既然守住了, 他们就必然要面临事后清算。

短暂沉默后,梅执礼也眉头紧蹙,问道:“臣只是想不明白,范讷、赵野哪来的底气,敢于朝廷为敌?”

孙傅问道:“莫非是靠南京那十几万步骑?觉得拥众十万,就能与朝廷谈判了?”

作为枢密使,张叔夜最清楚大宋军队的底细,斩钉截铁的说道:“范使相与赵总管手中不可能真有十几万大军。军中吃空饷十分严重,号称十余万能有六七万便是极致。”

秦桧说道:“南京可能截留了两湖、两广来的勤王义师。”

张叔夜确信无疑的说道:“两湖两广承平上百年,武备松弛,厢军都不事训练,刀枪、甲胄皆不齐全,只能算作乌合之众。范使相、赵总管真正能倚靠的还是从河北带来的那几万禁军、乡勇。”

赵桓问道:“这支军队有何战绩?”

吴革统领皇城司,围城解除后一直在搜集情报,向赵桓介绍道:“金人犯阙以来,曾数次遣兵侵犯南京,宣抚司便以统制官王渊督韩世忠、杨进等将御之, 皆败之。”

“统制官王渊?”这个名字赵桓有些熟悉。

张叔夜答道:“此人与刘使相为故交,曾与刘使相一同出平定军,走辽州路驰援太原。”

与刘鞈是亲朋故交,赵桓对他有些印象了。

如果说宗泽是岳飞的贵人,那王渊就是韩世忠的贵人。从讨方腊开始,韩世忠就数次在他手下效力,王渊也曾经数次提拔韩世忠。韩世忠“万人敌”的称号,就是王渊送给他的。

赵桓说道:“刘使相忠贯日月,感召山河,其亲朋故友想必也不会是个野心勃勃,悖逆朝廷之人。让这些忠义将士毁于叛逆之手,诚为可惜。朕以为可以先联络南京忠义将士,邀其尽忠报国。”

其他人赵桓可以不管,但韩世忠无论如何赵桓都得保下来,不能让他背负了叛逆的污点。

吴革主动请命,说道:“南京十余万将士必有忠义之士,臣请由皇城司负责此时,暗中联络南京义士。”

“可,尤其着重联络王渊、韩世忠、杨进三人。”赵桓也有意培养一下皇城司策反的能力。

不过平叛不能只想依靠对方混乱孱弱,自身强大才是王道。赵桓看向岳飞问道:“神武右军集结情况如何了?”

岳飞立即回道:“臣已安置了伤卒,补充满编了二十四个齐装满员的指挥,随时可以出征。其中步兵六千人,掷弹兵两千人,骑兵两千人,还有工兵、医护兵、辎重兵两千人。其他近万人会留在东京养伤,整顿编制,继续训练。”

赵桓面露笑容,大宋总是可以相信岳飞。这位绝世名将,在关键时刻总能成为擎天之柱。

“出征之前,先将授勋大典举办了。卿亲自率功勋将士入城,朕为卿等授勋。”

不仅仅是给将士们授予勋章,同时也是表彰这位大宋的擎天之将。给岳飞的封赏,赵桓这几天已经筹措妥当了。

殿内所有人都望向岳飞,这位年轻的将领可以算是大宋有史以来升迁最快的将领了。

正月初还是小小的修武郎,二月中下旬恐怕就能扶摇直上,成为大宋位居极品的武臣了。日后都少不得称他一声岳相公。

不过所有人又都觉得他对得起这份封赏。没有任何人有自信说在金人围城,危如累卵的局势下,自己能像岳飞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