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冷锻甲与高炉炼钢(1 / 2)
“冷锻甲?”赵桓问道:“就是此前枢密院上奏所言,坚不可摧,莹彻光明,可鉴毛发的甲胄?”
苏熹回答道:“官家明鉴,正是这种甲胄。”
“我朝惯于使用热锻法,这是因为热锻工艺更容易批量制造,但由于这种工艺过于先进, 我朝工匠无法完全掌控,所以材质反而脆而易折。”
“冷锻则不同,这种工艺相对简单。无需用炉火加高温锻打,而只进行冷锻,将铁片切成模块,不断捶打,直到铁片的厚度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二,就算锻成了。”
“这份工艺虽然简单,但耗时耗力。一名铁匠叮叮当当敲上一天,也生产不出多少铁片,所以反而无法满足百万禁军所需。”
“南北作坊架设旋作后,以机械代替人力,冷锻甲终于不再受制于数量不足。”
赵桓点了点头,有时候并不是工艺越先进就越适合。过于领先时代的技术,因为工匠无法彻底掌控,反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热锻法才是我大宋出路,关于如何解决铁片脆软,朕倒是有个眉目,设置高炉炼钢,进一步提升温度。”
一切的缺陷,都是因为火力不足!
火力提升上去后,各种难题将迎刃而解。
把炉火温度升到2000度,什么杂质都给你扬了。
而高炉炼钢配合强大的锻造工艺,组合出来就是铠甲的巅峰板甲。
不过对大宋而言, 板甲的用途相对有限。
板甲最尴尬的地方就在于,能把他研究出来时, 强大的冶炼工艺也一定能把火枪研究出来。
在步兵强大的火力面前,昂贵的板甲骑兵完全对不起他的造价。
“高炉炼钢?”苏熹念道:“臣记下了,已经有几分眉目。”
赵桓欣慰的点头,关于提高炉内温度,中原并不是毫无眉目,一筹莫展。事实上如今工匠们就会以粘土提升炉内温度,只要给他们点明了方向,让他们想尽方法提升炉内温度,很快就能有所改进。
哪个后世人会不知道高炉炼钢这个词啊?
这就是工业大生产的基础条件。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所有的科技都没有很大的跨度,都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了一点点。
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纺织机,那东西在大宋遍地都是类似之物,有大纺车,也有水转大纺车,一昼夜纺纱百余斤。按这产能,大宋不再刻意压制工商业,城市商品经济瞬间就会爆发。
相较于工业生产,岳飞还是更关注甲胄情况,问道:“这冷锻甲的具体防护效果如何?”
苏熹自信的答道:“我朝沈学士曾经在《梦溪笔谈》记录过这种甲胄, 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如今有旋作切割铁锭,机械锻造甲片,甲片质量皆是上佳,已尽复这种铁甲效果。”
岳飞满脸惊喜,问道:“强弩五十步不能入?”
苏熹确定说道:“强弩五十步不能入。如今改进之下,即便神臂弓五十步亦难以射穿。”
岳飞神情振奋的对赵桓说道:“金军作战,抵近五十步方才放箭。如今五十步内神臂弓尚且难以射穿,金军弓矢或将再难伤我将士分毫。”
想到宋军数以万计的重装步兵穿着冷锻甲列阵如山,金军弓箭叮叮当当的全部无效,不得不以血肉之躯直面这钢铁方阵。
所有人都兴奋的发颤,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金军的绝望。
数以万计甲光耀日的宋军,全靠刀剑去砍,砍的金军将士疲惫崩溃了,宋军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
哪怕宋军伤亡百分之十就溃散,金军在击溃宋军之前也已经精疲力竭了。
而一旦宋军死战不退,伤亡百分之三十以上依旧阵列严整,金军仅是看到这个钢铁方阵就能够绝望的丧失继续进攻的勇气。以血肉之躯撼动这种钢墙铁壁,怎么看都是鲜血涂地,死尸盈野。
岳飞关切的问道:“这种冷锻甲产量如何?”
苏熹笑着说道:“南北作坊架设了三十余套旋作,又设置了上百条链式传动流水线,日夜不息生产,如今有甲胄一万八千余套。”
链式传动装置,也就是流水线最经典的设备,大宋著名科学家张思训在十世纪之前就发明了,比西方领先了八百多年,近一千年的历史!
如今代表大宋科技最高水平的军器监将这些先进产能技术全部运用起来,顿时爆发了无与伦比的产能。
一万八千套重铠。别人是兴奋的颤抖,计相杨时是心疼的抽搐。
问道:“这种甲胄一套造价多少?”
苏熹答道:“计相且宽心,有机械生产,造甲价格大幅降低。我朝造一副步人甲需费钱三万八千二百,但造一套冷锻铠只要三万两千钱。”
每副甲胄省钱六贯,也是不少了。毕竟这个时代最昂贵的还是交通运输,要把大量铁矿开采出来,再千里迢迢送到东京,怎么也不会便宜了。
一万八千套甲胄就是五十七万六千贯钱,这个数字相较于大宋八千万贯的军事开支,完全不值一提。
只要能打赢,北方军事压力剪除,河北恢复生产,就算五百七十万贯也值得。
或者更进一步而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