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打起来了(1 / 2)
麦收过后,终于迎来了一场夏雨。
雷鸣电闪后是倾盆暴雨,好在夏天的雨来的快也去的快,干旱已久的大地裂开的一道道口子,如张开的大嘴,雨一停,就把雨水全都吞下去了。
“种些玉米和红薯,趁着雨水。”
朱以海走在田间地头,还带着一众嫔妃、皇子们,他在城郊有一块皇庄,地不少。朱以海特意选了块地,做为皇家自留地,他自己有一亩三分,又给几位嫔妃、皇子们也各留了一二分地。
他那一亩三分地,划做好几块,这边刚收了冬小麦,另一边是年后种的土豆和春小麦,却已经长势良好。
夏麦收过后,他计划种玉米和红薯。
这块自留地不大,不过朱以海却也经常会过来观察甚至动手,平时也是交由把头管理,皇庄旁边的地,是皇家讲武堂的地,有不少一片地,以前的藩田官产,现在划给讲武堂。
地基本上都是由讲武堂师生们一起种植,上课训练之余,还有专门的劳作课,又有学生轮流管理,之前麦收时,更是全部师生一起下地抢收。
讲武堂的学田甚至都没招佃出租,也不是官员所有,而是学校所有,既种粮也种菜,还养猪喂鸡,所得供给学校师生,也按亩纳地丁银,种的粮甚至还能有节余,存入学仓中。养的猪羊鸡鸭,还经常能改善下生活。
朱以海的自留地,倒纯粹只是偶尔过来转转,播种收割的时候,带着宫里一群人来参与下。
“红薯藤养猪可是极好的,再养点鸡鸭鹅。”
朱以海换了身短衣,还戴了个草帽,手里握个锄头,有几分农民的样,但是那些妃嫔们可就不行了,虽然也事先做了点准备,尽量换了些方便的衣裙,可仍然像是来观光郊游的。
大公主五公主两姐妹甚至是来骑马的,而秦王汉王两位皇子哥哥,此时却发挥他们本领,替妹妹们牵马,还教她们如何骑马,倒是玩的挺开心,至于其它皇子公主们,年纪太小,一两岁的小家伙哪里知道什么,就知道撒欢兴奋,弄的妃嫔、宫女们在旁边乱转,一不小心没看住,这个扯把草,那个抓把土,甚至直接就往嘴里塞的。
而那些蒙古女子难得出趟宫,则都在骑马。
本来也挺热闹的场面,可突然那边就打起来了。
“陛下。”
朱以海听到刘朝的喊声,抬头望去,发现宫里那群蒙古女人真打起来了,还很快演变成群斗。
可朱以海没急,仍然在跟老把头谈着种几分地红薯,几分地玉米的事,甚至还说着留几分地种点蔬菜瓜果,讨论种什么。
老把头经验丰富,也是皇庄的老庄稼把式,年纪大了点,便在这里管着这点皇帝自留地,平时很轻松,待遇还挺好,是拿皇帝工资的,管的也是十分用心。那待遇比他自己有十亩地都收益好,旱涝保收,当然用心。
“天气热起来了,虫害多,一般叶子菜不好种,如果种的少也还行,可以种些黄瓜豆角、番茄洋葱、茄子苦瓜,也可以种些辣椒,
还可以种些大豆,最划算的是种玉米,好管好收好存,大豆也不错。土豆红薯这些,产量不错,可不好储藏,主要用来喂猪喂鸡倒是不错,尤其红薯藤产量高,好养猪。”
现在的物价已经慢慢稳定下来。
不过京师物价肯定比其它地方高,基本上就是京城物价最贵,然后是那些大的港口、省城,再是大工商城镇、府城,然后是县乡,乡村物价则比较便宜,这也是根据供需关系来的。
越大的城市需求越大,越不能本地自给,所以从外地运输过来,无疑成本增加不少。
米麦有朝廷全面调控管理,价格不完全是市场价,如今丰收后,白米、小麦价格是一两一石,老百姓出售的稻谷是七折,也就是七钱一石,按稻谷出米率、运输仓储等折算,其实稻谷统购价还是挺高的,尤其今年丰年。
而京师米价也能稳定在一两一石,无疑京师百姓其实是得了很大实惠的。
其它粮食价格都以米麦为基础,比如大米一两一石,指的是上白米,还有更贵些的江米,江米也就是糯米,以前都是宫廷、官僚等所需,江米也分几个等级,又分新旧米,新上等江米,就差不多是一两二钱一石。
而白米里又有中白米下白米,价格是九钱五一石到九钱一石不等。
另外还会有糙米,东京一石糙米九成。
其它小米、大豆、高梁、玉米等几种粮食,价格也都比白米要低不少。
基于稳定的粮价,其它各种物价也已经较为稳定,如上好猪肉大概是三十钱一斤,鱼肉是二十钱。
五十四个鸡蛋值一钱银,四十五个鸭蛋值一钱银。
牛羊肉则四五十钱一斤。
其它棉花、布匹、生丝、丝绸这些价格,也已经稳定,且并不算是特别贵。
现在东南外贸再次兴盛,苏松杭宁绍等地许多工坊,聚集大量产业工人,那些纺织女工的收入甚至已经超过城市里的短工收入。
短工一般也就三五十文一天,而那些纺织女工一天甚至已经能达到一百钱。
江南以前是以家庭纺织为主,妇女在家纺织,以自家种的棉麻,或是养的蚕丝为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