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难题(1 / 2)

加入书签

“陛下,臣有事启奏——”

户部尚书何广为持象牙笏出列。

胡有荣抬抬下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何广为定定神,奏道:“如今天下初定,然仍有不可忽略的乱象,这其中最严重的应为流民、逃民数量实在过于庞大。许多经受战乱的城池已经十不存一了,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应该优厚政策,减免税收,以定流民啊!”

他是旧朝老臣了,平帝在位时他就提出过这些事情。

但是平帝不在意子民如何,只在意他私库里有没有钱。

如今观新皇行事,他从行伍出身,注重的是效率和纪律,他带来的新鲜血液大多出身贫寒,或许有新的行事方法。

“臣附议,”户部侍郎严钧出列,补充发言:“无民则无税收,如此下去非长久之势,不利于长治久安,易生乱象啊!”

皇帝点点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他问其他人:“诸位爱卿有什么法子吗?说出来听听,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可行性。”

内阁副相杨显文此时出列奏道:“臣以为可以将人口繁多的地方的一些人迁徙到人少的城池,用以解决无人之事。”

“臣以为不妥,”汤相闻言出列,反驳道:“若是,迁民一事关系重大,耗费人力物力颇多,强行迁徙,还恐怕会引起民怨。”

“可若是不从别地迁徙,如何能让空城迅速充盈呢?”

场上又开始如同菜市场,一个个老大人撸起袖子,据理力争,各有各的想法,谁也不能说服谁。

“好了!”

皇帝在上面听得头疼,无奈制止了这场争辩。

众臣只能各自按捺下自己的想法,听皇帝怎么说的。

“此事今天说不出个结果,容后再议吧,这几天户部先拟个章程上来。”

何广为拱手领命。

这事暂且翻篇,谈下一个议题。

“臣有本启奏陛下——”

“因战乱导致长江下游平原耕地荒废,如今粮食不丰,若今年遇到天灾,恐有饥荒之忧啊!”

“臣有本启奏!因战乱导致商路不通,商贾遭受重大损失,商税缩水一半……”

“启奏陛下!国内乱象频生,急需大量基层治理之人,因战乱,许多地方的父母官甚至都被豪强或疯狂的百姓杀害,如今国内许多县州已成无人管理之野地,臣请开科考!”

……

一桩桩一件件的陈年旧疾摊开来摆在明面上。

都不是短时间内拿出章程就能解决的,只能暂时下朝。

胡有荣是吃不好睡不香,嘴里起了好几个大水泡。

请了太医说是心火旺盛所致,建议清心静气。

胡有荣不耐烦地挥挥手,将太医打发了。

若是他能清心静气也不会急成这样。

崔氏坐在他旁边,给他捏了捏肩膀:“陛下莫急,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干着急就能解决的。”

皇帝疲惫地闭上眼睛,回握皇后的手:“都是前朝遗留的乱象,不光要解决,还得解决的漂亮,这样才能立起大荆的威严啊。”

崔氏没有再接话了,只是一下下梳理着皇帝的头发,好能让这个男人有些许的轻松。

皇帝说这些也只是倾诉,并没有希望崔氏回答什么,只是闭了眼享受这难得的片刻清闲。

朝堂上整整吵了三天,谁也那不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

整个皇城都压抑在这些待解决问题的阴云之下。

内阁六部几位大人脸一直都是拉着的,难见一丝笑容。

户部侍郎严均是个年轻官员,自有一身拼劲。

他泡在衙门里三天三夜,翻遍了典籍以及各地报上来的数据,期望能找到破局之法。

忽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

他心情扬起来一半,但又怕自己看错了骤喜骤悲,连忙控制着激动的心情又反复确认了三四遍。

终于万无一失确定之后,他喜得双手都不知道往哪放,恨不得马上绕着皇城跑两圈去。

当下就要狂奔出去面见圣上。

同僚拦住他,问:“严大人怎的了?”

严均握了握同僚的胳膊,喜到:“我恐怕找到口子了,这就去面见陛下。”

说着又要匆匆走出去。

同僚哭笑不得地再一次抓住他,到:“就以您现在这幅尊容?”

严均看了看自己,这才反应过来。

这几天他食宿都是在衙门里,并未做太多梳洗,若是面见圣上需得沐浴更衣,不然难免不敬。

明白过来,他谢过同僚,打水净手净面,换了身朝服,简单梳洗了一下,便入宫觐见了。

经过这一下梳洗,他也勉强冷静下来了一些。

在御书房外等待通传的时候,他又仔细在脑海内过了一边腹稿。

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喜公公从殿里走出来,到他身边,轻声道:“严大人,随奴婢来吧。”

严均定了定神,随着喜公公走进去。

皇帝正在御座上坐着,他没敢直视天颜,掸了掸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跪拜下去。

“参见陛下!”

胡有荣很快叫起,问道:“说说吧,想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