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经文(1 / 2)

加入书签

与众人见罢了礼,傅道章在众官吏的随同之下,进入了郡守府,行至大堂,开始宣读圣旨。

圣旨上的内容,无非是对于以工代赈之法,大为看重、大加赞赏,让众卿继续努力,以不负皇恩,同时对于几个关键人物,宣召入京封赏。

宣读完毕之后,由郡守大人吴文彬接旨。

“承蒙皇上看重,臣等必不负皇上所托!”

吴文彬神色严谨,说完之后又望向傅道章。

“傅大人不远万里,前来传旨,一路上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下官已备好宴席,专为傅大人接风洗尘,还望傅大人赏脸,且到内堂一叙。”

傅道章微微颔首,当下也没拒绝。

随着他们来到正堂落座,菜肴尚未上齐,吴文彬率先提起酒壶,恭恭敬敬,给他斟了杯酒。

“此番皇上派本官下来,其一是传旨,其二也是想看看以工代赈的成果!据说长山县是最先实施以工代赈方案之地,不知眼下是何情景?”

傅道章一脸稳重,朝着吴文斌发问道。

“回禀大人,长山县在这一方面,已然取得重大成就,从外地涌入的难民,食宿皆已不成问题,而且本地的经济,也正缓步的往上提升。”

对于当地的状况,吴文彬倒也不敢隐瞒。

毕竟到时候,这位钦差大人可是要亲自视察的,届时他的话与事实不符,可就得不偿失了。

傅道章捋着胡须,点了点头,继而又道。

“好啊!敢问这个方案是谁提出来的?”

这一问,吴文彬愣了一愣,望了望李清。

“这是下官与郡治县令李清共同想出来的。”

他此言一出,李清本想说些什么,不过却被吴文彬用眼色给堵了回去,无奈只好闭口不言。

“哦?二位有如此雄才,真乃国之栋梁也!”

傅道章心头稍显惊异,面带笑意。

“皇上对这个决策十分看好,所以特命本官前来宣召,对于实施‘以工代赈’良好的地方给予褒奖,二位既是举措之人,又在当地取得了如此成果,即日可随本官进京面圣,接受朝廷封赏。”

听到这里,吴文彬目的达到,心头大喜。

他望了望旁边的李清,二人当即起身行礼。

“臣等谢主隆恩!”

虽然拥有了进京面圣的机会,但李清心中总有些纠结,毕竟这个方案,最开始是谢端提出来的,按理来说,他也有功劳,他才该进京面圣。

可郡守大人不让他说出来,却不知为何?

……

青帝庙。

庭院内,谢端坐在松树底下,手中持有一杆洞箫,阵阵箫声如泣如诉,曲调亦是行云流水。

在庙里将近两个月了,老道上次游历回来,就没有再出去,不过仍然没有传授谢端任何道法符箓,只是开始教他灵宝派的道经,以及酿酒乐器,洞箫他早已能熟练演绎,也精通不少曲子。

不过大部分都是道门音乐,有净心奇效。

一曲方毕,身旁忽然传来抚掌声。

“谢师兄好兴致!”

王瑞一身素装,面带微笑,走了过来。

谢端望了望他,也早已熟悉了这个称呼。

原本他的年龄比自己大,他叫自己师兄,谢端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王瑞却说,他比自己先入门,自然就是师兄,岂可因年龄大小而坏了规矩。

这换了心之后,说话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段日子下来,他早已经适应了庙里的生活,皮肤被晒黑了些,不过看上去更健康壮硕。

其实他选择修道,是一个极其正确的抉择,他虽然还阳复活,但只是三魂尚在,七魄已消。

这代表他的寿命会大打折扣,而且体质会越来越差,很容易染病,若是修道的话,有机会能够重聚七魄,甚至长生成仙,也并非没有可能。

“王师弟,今日怎么没去地里?”

青帝庙有好几亩庙地,是官府分配的,而且出家之人不用交赋税,种的庄稼都是自给自足。

以前是福生请人打理种植,之后王瑞来了,便把手艺教会了他,同时由他操办,磨练心性。

“这都到十月份了,庄稼也都收割完毕,自然就清闲了不少!所以师父让我留在庙内,开始研读抄写道经道籍,为以后的修行打好基础。”

听了这话,谢端微微颔首,明白过来。

他盯着王瑞打量了一番,忽而有些好奇。

“王师弟出身世族,不想竟能坚持下来,这些脏活苦活,过惯了富家生活的可做不来啊!”

王瑞对此不以为然,只是笑了笑,回答道。

“或许是经历生死大劫,看开了吧!说起来我有个胞弟,家中排行老七,少慕道,先前曾只身前往崂山学道,不过两个月就回来了,说是在那里天天砍柴挑水,不堪其苦,实在受不了。”

“也是从他的身上吸取了教训!再者我真心求道,别说两个月,就是两年,又有何不可?”

闻听此言,谢端心中蓦然想起一篇文章。

这不正是《崂山道士》当中的故事么?

王七?穿墙术?

想不到竟正应在此人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