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杀鸡儆猴的效果不错(1 / 2)
徐淼很清楚自己此行前来海州赴任,如果不能先把地方的官吏以及士绅给降服的话,那么就算是弄到了粮食,恐怕想要有效的展开赈灾,也会困难重重。
如果不能震慑住这些人的话,下面的官吏以及势力扎根于乡村的士绅们,一定会对他的饬令阳奉阴违,层层盘剥,即便是搞到点粮食,最后也进不到饥民的嘴里,不知道会被谁装到他们自己的口袋里。
徐淼就是这种脾气,虽然惫懒,不愿意做事,但是只要把事情强压到他脑袋上之后,他便会尽心竭力的去做好。
他也太了解这些地方官吏以及地方士绅的德性了,这些人都是欺软怕硬之辈,还是那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只要你没能震慑住他们,那么他们便会生出无数办法,来跟你作对,不管上面下达什么饬令,到了他们那里,他们都能想方设法的进行变通,让你的饬令达不到目的。
故此徐淼才会想出了这样的法子,先以雷霆手段,来个这些人来个杀鸡儆猴、敲山震虎,彻底震慑住了这些地方上的各种势力,让他们不敢在接下来对自己乱跳腾,处处给自己作对。
现在看来,效果是非常之好,不管是各级官吏还是地方的士绅,都被他给吓住了,一个个温顺的如同绵羊一般,让干啥干啥,乖得都如同孝子贤孙一般。
于是在初十左右,整个海州的赈灾行动就开始全面铺开,各县将徐淼的饬令都摘抄成告示,派人张贴到了县城之外以及各乡,告知饥民如何获得赈济。
而以工代赈的办法,起初各县县令除了怀仁县县令于越之外,其余的两个县的县令还有些不解,但是他们县里的士绅却非常积极,代徐淼向他们阐述了以工代赈的好处,还有修路修渠的重要性。
这些县令一想也觉得很是有理,与其拿着粮食,给饥民们白吃,养着饥民们啥都不做,倒不如让饥民们干些活,来为自己挣一些粮食,顺便把县里的道路渠道给修缮一下。
本来他们自己也对本县的道路状况颇有怨言,毕竟他们也需要出行,每每出一次门,坐着马车或者牛车,都颠的腰酸背痛,要么就是弄一身土,下雨天干脆连门都出不去,路上处处都是泥坑,真是寸步难行。
现在趁着这个机会,用赈灾的钱粮,以工代赈把县里的道路以及年久失修的沟渠修缮一下,这无疑也算是他们的政绩,以后朝廷考功,也能让他们的考绩漂亮一些,对于以后他们升迁会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他们也对徐淼这位新任刺史很是钦佩,亦或是可以说很是惧怕,既然这是这位新任刺史大人的意思,那么他们还是照着这位大人的意思办比较好,省的惹怒了这位爷,狠狠的参他们一本。
随着徐淼到了海州之后,各方势力都立即把注意力放在了徐淼身上,开始仔细打听有关徐淼的各种事情,其实只要仔细留意一下,便可以查到徐淼不少情况。
于是渐渐的徐淼的出身就逐渐被有心人给弄清楚了,虽然不少官吏和士绅对于徐淼的出身都有些鄙夷,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的刺史大人,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
最让他们忌惮的就是这位爷乃是当今陛下的宠臣,对其非常看重,即便是此次因为某些原因,招致群臣群起围攻,但是最后也没能把他真的搬倒。
当今陛下面对如此群情汹涌,最终也不过仅仅只是将其降爵夺官,外放到了海州为官,可见这位刺史大人,并未失了圣心,依旧深得圣心眷顾。
甚至有传言说,其实此次徐淼遭到群臣围攻,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他向陛下献了什么计策,触及了一些势力的利益,才招致了各方势力的打击,但是最终也不过就是把他暂时性的赶出了朝堂,外放到了海州为官。
此人深得帝心,所以才敢如此强硬,根本就不把陈王两家放在眼里,说把他们连根拔起就把他们连根拔起,一点都没有什么顾忌。
这种人最难招惹,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怕,人家上面是有当今陛下罩着的,谁的势力再大,还能大过当今陛下?
这恐怕就是这位新任刺史大人的底气所在,任尔等再怎么有势力,在他眼里都不过是个屁罢了,敢跟他作对,他就敢一巴掌把你拍死,还不用担心会受到陛下的惩处,因为就尔等这点势力,在当今陛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当收集到越来越多有关徐淼的信息之后,这些海州地方上的官吏以及士绅就越是心凉,这位爷实在不是他们能招惹得起的主,既然惹不起,那就老实听话好了。
所以当徐淼一纸饬令发下去,各县的官吏以及士绅都立即行动了起来,规划出了一处处工地,建起一座座粥棚,开始了以工代赈。
饥民们对于干活挣饭吃这件事,也没什么抵触情绪,现如今他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甚至有些人家已经拖家带口开始了逃荒,如果再没吃的,那么他们也要背井离乡去逃荒了。
现在什么都没有弄到吃的更重要,只要能得到一口吃的,干点活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根本啥都不算。
而且他们还觉得这很公平,他们干活,官府给饭,算是公平交易,只要有饭吃,干啥不行?
所以当徐淼的饬令一下到各县各乡,饥民们无不对这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