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6章(2 / 3)
了,听听。”
竹月武艺高强,他可不担心,刚才不过就是托词。“主子,我得守着你。”在江池心中,那位都已经故去百年的长公主才是最可怕的人,平白无故将侯爷折磨成这样。
日子久了,忘了?听听,这不是魔怔了吗?那会儿他们都不知道在哪儿呢,还能知道过去的事?竹月说主子这叫分不清现实与故事,是心上的毛病,他戚戚哀哀的想着,又不敢打扰宋祈听说书,只能靠在墙角独自委屈。
主仆俩在这边终于坐下,大殿里老头低沉的声音悠然响起,似云似雾穿透过往蜿蜒飘向百年前的大朔。
“话说当年,□□驾崩,新帝登基第三年,大朔各地连降大雨。西幽部族与我朝西境接壤,眼见灾祸连连,牲畜相继冻死,为了填饱肚子,西幽大将军率十万骑兵侵入西境。”
大殿里,老人的声音带着一股独特的出尘味,如烟如梦,将半梦半醒的萧霖拖入回忆中。
萧霖记得,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即使往铠甲里塞了一层又一层的棉花,一些第一次离开故土的小兵依旧冻死在路上。
没到西境,人已经死了不少。为了存住体内的热量,许多人半夜不敢睡觉,就怕一睡再也睁不开眼。
那会儿,整夜整夜熬着,好不容易最冷的天熬过去了,一群士兵挤一起也能睡会,她一个人待在帐中愈发冷,只能捧着手炉在帐中打着圈看书。
老人的声音还在继续,铿锵起伏,带着点说书人惯有的气调,“西幽入境,八百里急报连夜送入上陵城,那时候还是卫将军的长公主沈昭被封为骠骑将军领兵出征西境。西幽十万兵力,长公主才不过五万,这一仗不好打,但没有人会去怀疑即将到来的胜利。”
因为领军将领是沈昭,自十五岁提剑入军营,十九岁手持□□领兵征战,从未有败绩。
“永平四年新年,上陵城的百姓提前挂起一簇簇红灯笼,大街小巷里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从未间断,只为了迎接春天即将班师回朝的长公主沈昭。那段时间的上陵城可谓天地皆为红色,小郎君你若把脚往街上这么一伸,说不定就能踩到爆竹。”老头笑呵呵同刚才的小少年打趣,少年明显不信,撇着嘴哼哼,“像是你亲眼见着似的,爆竹那么贵,放上几挂图个吉利就是,怎么可能天天放。”
这是少年生在乱世,但沈昭活着那会正是大朔繁盛之时。上陵城百姓虽不能顿顿有肉食,但几挂爆竹想放也就放了。
老头不和少年争辩,话音一转,“可上陵城的百姓等啊等,等到了春花烂漫,等到上陵城外杏花铺满官道,他们等来的却是乌云卫扶柩入城。”老人声音忽然高昂,带动着人群中已有人轻声抽泣。
“长公主没了,朝廷派出去的新将不敌西幽,三万人葬身西境,回到上陵城的不足两万。上陵城的百姓如何想到,他们等来的是西幽铁蹄践踏大朔三城的耻辱,是言官言辞凿凿控诉沈昭通敌的声音。”
沈昭身死的故事早就被编成各式各样的话本在民间流转。
这些暂居在破庙里的百姓可谓从小就着这些故事睡觉,原本好奇可以听个新鲜,没想到还是陈年旧事。
人群里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叫嚣,“老头,你莫不是骗我们吃食,不过都是些听腻的故事,后面的故事谁不知道啊……”
“哦?郎君知晓?”老人脸一抬,倒是没见恼怒,反问道。
书生昂首,“自然。”
可萧霖不知道,她还想再多听点。哪知道被人打断,她这心里顿时就和被猫挠一样,偏巧刚撑着房梁半支起身体,就对上老头目光,她慌忙低下头,半晌后也不知自己躲什么。
老头装作没瞧见萧霖的迫切,仍在和先前那人逗趣,“郎君既然知晓,不如猜猜看,猜中我便再说个故事。”
塞北夏夜风沙大,呜咽的风声搅得人不得清静,这些人干脆图个乐呵,书生当先敲着手里破折扇,“我先说。”
萧霖来了兴趣,挺直腰背想继续听听自己死后发生了什么。
只听书生扬声道,“相爷当年十里红妆求娶长公主后,谁曾想西幽之战长公主身死,棺椁入京后,相爷悲痛不已,为长公主在上陵城外建衣冠冢,终身未娶,不过三年也跟着去了。”
萧霖,“???”
她没有,她没嫁人。
这些故事早年被印成册子,上陵城府邸小娘子们几乎人手一本。后来氏族归乡避难,有些小册子就遗失了。对于一辈子没出过塞北的一些乡民来说,倒的确是个新鲜故事。
有未经世事的小娘子甚至心生羡慕,“我也好想有人这么爱我。”
边上人一盆凉水浇下去,“小丫头净瞎说,长公主都没了,相爷守着牌位心里得多苦。”
小娘子不服,“那我也乐意。”
倒也不必。
萧霖闷闷得想。
她可不愿让一个陌生人守着牌位。
书生的故事反响不错,又有人站出来附和,“这我也知道,相爷痴念长公主,日日都会去长公主房中,长公主死后,更是频频去坟前惦念。”
萧霖,“……”
她没有,她真的不认识那什么相爷。
她还在上陵城那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