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养蚕初见成效,寅飞大力宣传(1 / 2)
当卫兰听说要按排她去养鱼时,很惊讶。她表示自己不会养鱼,怕养不好。
吴远中说:“生产队里没有人会,反正都要去学。你有文化,你去学我相信是最快的。
“再说,是让你管理,给你分配的有干活的人。”
既然如此,卫兰也就不再推辞,当仁不让的接受了任务。
这时,公社里的训练班也开班了。
不过第一批,训练的都是手工技能,没有专业人员。
因为生产队里没有专门的会养鱼的人,吴远中就去县里,请人过来指导养鱼的事。
日子异常的忙碌,吴远中每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他要么在果园、要么在林地、要么在鱼塘、要么在猪场,要么在酱油厂。
在家里的时间,和在生产队的时候都很少,基本上都是在生产第一线。
春去夏来,天气越来越热,地里的活也多了起来。
张晓娟爸开始组织社员们下地干活了。
对于人员分配的问题,他们数次开会研究。
因为人手实在是不够,最后,他们达成一致:
村里的壮劳力,归张副队长调配,全力保障粮食生产。
妇女和半劳力,都归吴远中调配,主要参于多种经营的事。
在优先保证粮食生产之后,多种经营这边如果急缺人手,就从县里临时雇佣打短工的人来帮忙。
这可以说是破天慌的事:整个公社这么多年,都是社员们在农闲的时候出去到县城打短工。
还从来没有哪个生产队从县城雇人来打短工的。
李寅飞他们,也在整个公社宣传多种经营的好处。
公社的训练班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一开始,有很多生产队的热情并不高,他们还在观望。
每一期训练班,他们也让人来学习,但回去后,就是不去实施。
吴远中这边的果园,猪场和鱼塘,都还没看到收益。
眼前能看到收益的,就数酱油厂了。
但其它生产队都认为这是抱了县国营酱油厂的大腿,才能产生收益的。
直到吴张生产队的养蚕组,养出第一茬蚕茧,吴远中拿到县里去卖掉。
拿回了大把的钱,而李寅飞又大力宣传这件事。
不光其它生产队的人心动了,吴张生产队的也都心动了。
当时养蚕组刚成立的时候,吴远中动员大家在家里养蚕。
吴远中告诉他们:“不需要你们怎么管,每天放工后,去林地摘点桑叶,回来喂一喂就行了。
“不会养的,村里有人手把手教你!
“养蚕很简单,一个月就能出蚕茧,就能拿去换钱。”
生产队的社员刚听到这话的时候,很多人都蠢蠢欲动,想要去养蚕。
但他们又听吴远中说:养蚕前期需要自己购买或制做蚕匾,蚕架。
然后养蚕的房间里,还要用石灰粉消毒。
哪怕吴远中再三说了石灰粉由生产队提供,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打了退堂鼓。
这一点吴远中也能理解:还没见到兔子就让他们撒鹰,确实不太容易,毕竟大家手里的钱挣的都很难。
反正养蚕的周期很短,有多少人愿意参加,就先养多少家。
在吴远中的关注下,在养蚕的这些人家的细心照顾下,一个月后,第一茬蚕茧顺利产出。
吴远中让他们采摘好后,送到生产队,由生产队拿到县里,统一卖掉。
那些在第一茬没有参于养蚕的人家,看到那些养蚕的人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拿回了收益,都开始眼热了。
所以第二茬开始养的时候,报名要养的人就多了起来。
也有其它生产队的人要来买幼蚕,吴远中交待养蚕组的人:
“要问清楚他们以前养过没有,如果没养过的要详细告诉他们养蚕的方法;
“还有,要问他们生产队里有没有桑树?没有桑树的,不要卖幼蚕给他。
“因为他们买了幼蚕回去也没东西喂,养不活的。”
吴远中想:农民都是这样,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跟着干。
所以呀!还是尽快让生产队的各种多种经营的事产生收益,这样才能带动大家更大的积极性。
想到此处,吴远中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很快迎来了夏收,此时,人手明显就不够用了。
吴远中把所有的全劳动力,都调配给了张副队长。
大家卯足了劲,全力保障粮食生产。
多种经营没有人手,吴远中就去县里雇了短工,临时顶一下。
很忙,很累,很充实,时间也很快。
转眼间来到了暑假,张晓娟也放假了,生产队的工作却一刻也停不了。
吴远中还是很忙,也没时间陪张晓娟。
张晓娟通情达理,白天的时候,也不去打扰吴远中。
一般都是在晚饭后,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会相约一起,在村里一起走走。
她们要么远远的去堤坝上吹吹风,要么去生产队找卫兰他们说说话。
暑假生活转瞬即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