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偶遇坤甸人 -(1 / 3)

加入书签

从公堂出来后,赵新打发走了江阿生,让他忙自己的去。随后便带着两个警卫在巴城里溜达起来,打算好好看看这座城市。

说了这么久的巴城,它的面积多大呢?十八世纪的巴城其实就是另一时空中的雅加达老城,占地1.3平方公里,差不多等于后世三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依后世的标准虽说不大,可在十八世纪末的东南亚,妥妥的一线大城市。

VOC将一个名叫“雅加达”的渔村开发成美轮美奂的巴城,华人对此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连荷兰人自己都承认,没有中国人,巴城不可能存在。

那些运河两岸高大的房屋在经过改造后,已经在去年被军管会分给了加入保安队和直属农场的移民家庭。每桩房子安置了两到三家,条件可比南门外的唐人街强了不少。除此之外,军管会还帮手下的单身员工找老婆。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别看闽粤的男性一窝蜂的下南洋,可基本上没人带老婆,也没有女性愿意来。只有在康熙时代有一个带老婆来的人,男女性别比例的极不均衡。本族妇女的稀少,再加上爪哇人信奉***教的信仰冲突,导致很多华工都是从巴厘岛买个女奴回来,然后娶进门,这些人的后代也被称为“峇峇娘惹”(babanyonya)。

然而由于男女双方社会地位的悬殊,再加上这年月的中国人的纲常礼教观念,打骂老婆成了常事,丝毫不生内疚之心。再加上有俩糟钱儿就开始娶小妾,导致巴城男子经常会因为小妾与正妻之间有所矛盾而辱骂毒打妻子。

先前赵新在公堂等人的时候,二堂里断的案子就是因为这种事打离婚官司。黄绵舍他们的做法一般都是劝和不劝离,实在不行才会裁决离婚。

赵新在城里溜溜达达转了一圈,路过南门内的市场时还买了点刚出炉的面包和干米粉。原本他还想着跟那些开店摆摊的人聊几句,可问题是他听不懂闽南话,本地人也听不懂北方官话,指指点点买东西还成,再多说完全就是鸡同鸭讲。

“普通话教育任重道远啊!”赵新发完了感慨,便提着东西朝军管会大楼来了。

北海镇在巴城的军管会所在,其实就是过去的VOC总督府,上下两层。前面办公,左右两翼和后面住人。大楼正门前是大片的草坪,在其西侧就是被改成了医院的大荷兰教堂。

说起这座建于十八世纪三十年,有着哥特风格的大圆顶教堂,在整个东南亚乃至欧洲都很有名。远来的船只抵达巴城港时,都会用它作为方向标志。不过因为最初设计这座教堂的建筑师是个面包师出身的半吊子,导致结构上一直存在问题。历史上到了1808年的时候,教堂最终毁于地震。

赵新此刻还不知道,因为在驱逐荷兰人的时候连本地传教士也一并驱逐的行为,导致北海镇已经引起了罗马教廷的注意。

什么?你说法国?嘿嘿,九月大屠杀的时候,牧师和神父那可都是被消灭的对象。

当赵新走到军管会门前广场的时候,就听见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他转头一看,就见从北面港口方面驶来两辆疾驰的马车。等车到了医院大门外停下,就见从第二辆平板马车上跳下来十几号人,簇拥着从第一辆马车上下来的四个人就进了医院里,其中还有个哭哭啼啼的女人,穿着一身绫罗绸缎,极为显眼。

赵新看这些人的穿着打扮很是奇怪,有的一身绫罗绸缎,有的居然穿着清军绿营的那种号衣。他本想让负责警卫的温岱过去看看,可转念一想,这位对闽南话也是个棒槌。

可巧了,此时两个穿着保安队制服、戴着袖标的家伙从南边走了过来,赵新随即招了招手,示意二人过来。两个担任治安巡警的保安队员看到后,先是一愣,可当注意到赵新身后还站着两个彪悍的北海军时,立刻小跑着来到了赵新跟前。

“会说官话吗?”

为首一个年长的保安队员先立正敬了礼,然后答道:“会。”

“哪里人?”

“胡(福)建霞浦。”

“叫什么?”

“报告首长,哇叫蔡牵,伊叫金乌仔。”

此时赵新的注意力都在百米外的马车上,也没多想,点点头随口道:“麻烦你们去医院里看看,刚才进去的那帮人是干嘛的?为什么还穿着清军的号衣?我在这里等你们。”

“素(是)!”

等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医院的大门里好一会,赵新这才反应了过来,愕然道:“霞浦蔡牵?我靠!这不是大出海吗!”

另一头,金乌仔边走边对蔡牵轻声道:“牵哥,刚才那长官说话跟放鞭炮一样,哇就听清了医院两个字。”

蔡牵道:“北方人素话就素这个样子的了。王长官也素北方人,以前训咱们的时候不也这样?”

“牵哥,咱们素不素应该先问问那个长官是干什么的?”

“你头壳坏掉了!没看到他身后那两个兵胳膊上的臂章吗?”

“没,怎么?”

蔡牵抬手给了金乌仔后脖梗子一下,骂道:“你个大颗呆!老虎头啊!能让特战营的人当警卫,你素他能素一般人吗?!”

金乌仔吐了下舌头,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话说当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