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1 / 2)
大名府风起云涌之际,京中同样也不安定。
趁着天下武将的目光皆被魏王大寿吸引的良机,朝会上,范质正式向郭荣呈上了他呕心沥血的大周刑统。
范质编纂刑统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天下官吏提供一部系统且完善的法典。
自唐中以来,唐朝初期所颁行的法典便逐渐落后于时代。
历朝历代为补充律法,皆颁布了大量敕令,并一直沿用至今。
到如今,这些敕令堆积过多,严重阻碍了地方官吏断案的效率,也使得地方断案错漏百出。
毕竟没几个官吏能够对浩如烟海的律令体系了若指掌。
三年前,河北一桩兄弟二人争夺五十亩家产的案子竟然闹到了郭荣案上。
主要原因就在于河北的各级官吏对律令皆是一知半解,而且各朝对类似案件颁发过不同的敕令,以至官吏断案时各执一词。
因此,一部整合唐代律法以及各朝敕令的刑统已是迫在眉睫。
范质编纂刑统的次要目的,则在于限制过度膨胀的武将特权。
自唐末以来,武将势力崛起,不但原本归属文官的职权被武将侵占,就连地方主官也充斥着目不识丁的武将。
不断膨胀的武将势力催生出了庞大的勋贵集团。
这些勋贵遍布各个州县,自持身份侵吞公权,还鱼肉地方百姓,造成了地方动荡。
就在去年,洛阳韩伦案震惊天下。
此獠在洛阳勾结豪强、侵占民田、草菅人命,洛阳地方衙门却对此熟视无睹,任由韩伦在洛阳为恶近六载。
直到苦主穆礼谏匦上书,才将此獠之罪行公诸于世。
可即便罪行深重,韩伦依然能用官身抵消死罪,逃过了一劫,只落得个发配沙门岛的下场。
范质历任地方,深感勋贵作恶之痛,认为当以黑纸白字标明勋贵之特权,并给勋贵的特权带上重重枷锁。
如此方可将勋贵所造成的危害消灭于未萌。
范质呈上刑统的次日,郭荣就下达诏令,明确在新年之后正式施行,并命名为大周刑统。
这顿时在开封掀起轩然大波。
武将们虽然大多是法盲,但这刑统明明白白冲着谁而来,他们还是清楚的。
李重进、张永德这两位军界巨擘早已回归节镇。
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正在北面抗击契丹。
京中威望最高的武将,当属侍卫亲军司都虞候韩通,以及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匡胤。
当天晚上,韩、赵两家的府邸就被各路马车堵得水泄不通。
韩通很懵逼,他全然没有预料到刑统的内容,心中满是错愕。
圣上要限制武将特权?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圣上要改变崇武抑文的现状?淮南战事刚结束就要卸磨杀驴?可圣上不是还要攻灭后蜀么?北面的契丹呢,圣上难道就不在意了?
韩通脑袋里全是问号,自然也就没法给来访的武将们一个交代。
而赵匡胤则事先收到了魏仁浦的提醒,早有准备。
就在当夜,赵匡胤向一众党羽承诺,他一定会带头向圣上提出抗议,誓要维护武将阶层的超然地位。
承诺是许出去了,可又该如何兑现呢?
这刑统是郭荣亲自宣布施行的,而赵匡胤身为郭荣的幕府旧臣,若是公然反对,那就是赤裸裸地打郭荣的脸。
第二天黄昏,早已心不在焉的赵匡胤换上便服,在两名心腹的陪同下,骑着马匆匆离开了殿前司衙门。
在摩肩接踵的内城行了小半个时辰,赵匡胤终于来到了位于左二厢的第四甜水巷。
这第四甜水巷是开封内城的餐饮精华,聚集了二十几间正店脚店,家家都有独树一帜的招牌好菜,每到夜间必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未多时,身着低调便服的赵匡胤便来到了俞氏脚店的三楼。
这俞氏脚店是魏仁浦派人所设,是魏仁浦与朝中要员们私下会见之所。
三楼雅间的窗口,魏仁浦靠坐在窗边的软塌上,左手握着酒杯,正打量着窗外的芸芸众生。
听到开门声,魏仁浦转头一看,脸上露出看穿一切的微笑:“坐,陪我喝两杯。”
赵匡胤脱了鞋,上了软塌,并膝跪坐,苦笑道:“魏相倒有闲情逸致,我可是火烧眉毛了。”
“先喝酒,刑统的事你不必心急。”
魏仁浦拿起白瓷酒壶,赵匡胤识相地双手捧起酒杯,接住一盏美酒。
一盏温酒下肚,赵匡胤迫不及待地说到:“还请魏相教我。”
魏仁浦老神在在:“我叫人准备了晚餐,咱们边吃边聊。”
赵匡胤没办法,只能维持着难受的坐姿,耐着性子等饭菜上桌。
魏仁浦继续俯瞰开封夜景,时而酌一口小酒,好不悠哉。
饭菜很快上桌,都是些清新淡雅的小菜。
魏仁浦收摆正身形,说道:“你家里口味重,到了我这,就当换换口味。”
自打被调离枢密院后,魏仁浦的空闲时间陡然骤增,他潜心修佛,饮食也愈发清淡。
赵家的饭菜,重油重盐,魏仁浦吃过不少,每吃一次就得反胃一整天。
赵匡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