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御前会议(1 / 2)
若说契丹是横亘在周朝北面的猛虎,那萧家便是这猛虎最粗壮的那条臂膀。
萧氏属于契丹的国舅部,与契丹皇室耶律氏世代通婚。
以当今契丹南京留守萧思温为例,他的妻子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女,他本人的长女萧胡辇则嫁给了现任契丹国主耶律璟的亲弟弟。
现任契丹国主耶律璟的皇后自然也姓萧。
可以说,这耶律家与萧家就是一根藤上的两个果。
萧思温自幼文采出众,在契丹的行枢密院内任文职多年。
辽太宗耶律德光死在中原后,萧思温由文入武,很快升为契丹的南京留守,坐镇幽都府。(今帝都广安门一带)
靠着与耶律家的亲密关系,萧思温深得契丹国主耶律璟的信任。
此番辽军南下侵扰,主帅便是这位萧思温。
萧思温在幽都府大权独揽,好不快活,他知道自己没有领兵的才能,压根就没想过要南侵周朝。
可南唐的求援信一封接一封,耶律璟也认为周朝粮秣匮乏,是南侵的好时机,便命萧思温领两万兵马南下试探周军。
萧思温不敢违命,只能硬着头皮调兵南下。
......
郭荣收到军情后不敢怠慢,立刻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抵御辽军之策。
有资格参加会议的人不多,枢密使王朴、枢密副使吴廷祚、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匡胤三人而已。
李重进与张永德其实也是够格的,不过两人从淮南归京后就立刻返回了各自的节镇,此刻并未在开封。
“朕正想收复燕云,这北蛮还敢自己送上了门来,当真不知好歹。”郭荣的语气中充斥着强烈的自信,以及对契丹的不屑。
这两年,周朝两次对外用兵皆取得了重大胜利,给了郭荣膨胀的底气。
王朴立刻浇上一盆冷水:“北蛮在幽都府有步骑五万,此番来势汹汹,韩令坤那两万兵马恐怕难以抵挡。”
郭荣哼了一声,愤然道:“那就由朕亲率大军北上,亲自会会这耶律德光的女婿!”
契丹入侵,将郭荣心中那条名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馋虫给勾了出来。
伐蜀?那是啥?
郭荣甚至将早已拟定的伐蜀大计给抛在了脑后。
也不怪郭荣如此激动。
契丹自唐末崛起后,就成了中原王朝的头号大敌。
前前朝时,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曾向契丹俯首称臣,自称儿皇帝,丢尽了中原王朝的脸。
而后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率军直抵开封,踏着后晋的尸体建立了辽朝,是为辽太宗。
当时的中原百姓深受契丹之苦,无数家庭因契丹骑兵的劫掠而家破人亡。
幸而中原百姓不甘受辱,揭竿而起将契丹逐出中原,耶律德光也突发重病死在了中原。
饶是如此,燕云十六州还是被契丹夺去,宽阔平坦的河北平原直接暴露在了契丹骑兵的铁蹄之下。
原本富庶甲天下的河北因此屡遭战乱,逐渐渐衰。
国仇家恨、丧土之辱,令郭荣如何能不恨契丹?
他就是做梦都想着驱逐北虏、收复河山。
如今,契丹的领兵者正是耶律德光的女婿萧思温。
郭荣没法找死人报仇,不过若是能击毙或是俘虏这耶律德光的女婿,倒也能一泄胸中怨气。
吴廷祚与赵匡胤皆默然,唯有王朴坚持不懈地泼冷水:“陛下龙体抱恙,亲征之事还请三思。”
郭荣想起自己的病情,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朕...知道了。”
这满朝文武,只有王朴能镇得住陛下,若是真听了魏相的意见,除掉王朴,那朝中就再无人能拦住陛下了......赵匡胤坐在椅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与此同时,赵匡胤一直用余光观察着王朴与吴廷祚。
吴廷祚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一向稀薄,这几年李重进不受郭荣待见,连带着吴廷祚也不敢轻易发声,生怕被政敌抓住了把柄。
少了皇帝支持,身居高位的吴廷祚若是稍有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全家陪葬。
今日御前会议,吴廷祚就像是修了“闭口禅”,一直维持着老僧入定的状态。
王朴知道这两同僚一个是莽撞的武夫,一个是自我封闭的哑巴,都靠不住,便继续进言:“陛下,当务之急,是立刻调兵遣将支援河北。”
“文伯可有合适人选?”
亲征受阻,郭荣显得兴致缺缺。
“臣以为,可由张永德领一万铁骑军北上支援,淮南战事刚结束,我朝兵疲马乏,加之粮秣匮乏,可用之兵不多,不过北蛮此番当以试探为主,调动的兵力也仅有幽州的五万兵马,韩令坤与张永德两部合计三万骑兵,足可将北蛮拒之门外。”
王朴提出的人选,正是在滑州当节度使的张永德。
此时此刻,河北边疆的负责人乃是韩令坤,他属于赵匡胤为首的新兴武将派系。
张永德是先帝留下的旧臣,与李重进关系密切,由此人领兵北上正符合王朴的平衡之道。
而且自张永德赴镇后,整个殿前司就由赵匡胤一手把控。
张永德重归殿前司,正好能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