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禁铜诏令(2 / 3)
忿。”
“嗯,让我瞧瞧。”李延庆拿起诏书仔细看了起来。
诏书不长,抛去一些废话,总共有几条要点:
朝廷要收禁天下铜器,除了官府、军队,以及朝廷敕额寺庙所用的铜钟和法器外,任何人与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藏匿铜器,必须在五十日之内悉数上交给朝廷;
五十日之后,若还有人藏匿铜器,无论是餐具还是农具,亦或是佛像法器,藏匿一两至五斤者流放边疆充军两年,五斤以上者则直接死刑。
朝廷收缴铜器,也并非无偿,凡是上交铜器者,每一斤熟铜朝廷补偿一百五十文,一斤生铜补偿一百文。
同时朝廷鼓励百姓之间互相检举揭发,譬如张三违抗诏令,在家里秘密供用佛像,邻居李四如果向官府检举他,那李四就可以获得铜像对应的补偿,而张三则会被官府抓走判刑。
看完诏令,李延庆放下抄本:“这诏令确实很严苛,一斤熟铜最少可以铸钱两百文,朝廷却只补偿一百五十文,这是赤裸裸的加税,而且税率二成五,高的可怕。”
李延庆接着感慨道:“而且朝廷还鼓励百姓互相揭发,这下估计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太阳底下无新事,古往今来,统治阶层都非常擅长分化百姓,使百姓之间互相对立,并借此维持统治。
就比如今日郭荣颁布的禁铜诏令。
中原战乱多年,佛教在中原信众甚广,野寺遍地开花,家中供养佛像的百姓不知凡几,市面上大部分铜钱都被寺庙和百姓熔铸成了佛像。
这就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铜钱数量大幅减少,致使经济紧缩,贸易萎靡,朝廷能收取的商税也随之大幅缩水。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并获取征讨南唐的军费,朝廷先是推行限佛新政,收割了三千多座地方野寺,但仍嫌不够,又随之出台了禁铜诏令。
这份禁铜诏令本是朝廷对天下百姓的一次狠烈搜刮,而且朝廷不但要搜刮,还要借此机会挑起百姓之间的对立。
能使用铜制器具、供用佛像的,至少也是薄有家产的富农阶层。
用不起铜器,供用不起佛像的穷人平日里本就眼红这些富农,这下朝廷鼓励揭发,穷人自然就会帮朝廷死命盯着这些能够供得起佛像的有钱人。
若是真有富农胆敢违背诏令在家中继续供用佛像,那必然会遭到周围穷人的疯狂揭发。
而穷人和富农本就是周朝人数最多的两个阶层,这两个阶层互相对立揭发之后,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人反对朝廷的禁铜诏令,这条诏令也就能够顺利地推而广之。
张谦和提醒道:“不止如此,朝廷此番还要征收寺庙所用的铜像。”
李延庆闻言拿起诏令又看了一眼:“确实如此,即便是得到朝廷敕额的正规寺庙,也只能保留铜钟和法器,佛像还是要上交朝廷的,大相国寺里,重达万斤的实心佛像足有七八座,这下都要铸成铜钱咯。”
还好自己年初就将大部分现钱都换成了地皮......李延庆庆幸之余猛然惊醒: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央行放水吗?朝廷收缴天下铜器铸造成铜钱,如果新铸造的巨量铜钱全部被朝廷用来购买商品,并且流入市场,那市面上钱的数量就会随之翻上数倍,这就会导致百姓手中的钱贬值数倍,产生的价值差就全都被朝廷拿去了,这妥妥的就是朝廷印钞放水薅羊毛啊!
张谦和虽然不懂这些金融术语,但最朴素的钱币概念还是明白的,面带忧色地说道:“若真如郎君所言,这些铜器铜像都被熔铸成铜钱,那恐怕咱们手里的钱都会不值钱了。”
“是啊,我们手里的铜钱都会掉价数倍。”李延庆转头望了眼窗外:“此时此刻,开封市场上能够长久保存的商品,能够买卖的地皮房屋,估计都被疯抢一空了。”
都城的百姓没几个蠢货,在得知朝廷要大规模铸造铜钱,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抱着家里的钱直奔市场,买一切能够长久保存的商品,譬如瓷器、布匹和农具。
张谦和这才想起,自己的床头柜里还有三十多贯现钱,那是李延庆这一年来发给他的薪俸。
“郎君,在下还有点事,可否先行告退?”张谦和虽然内心急切,但还是维持着礼貌不失尴尬的微笑。
“可以。”李延庆一眼就看穿了张谦和的心思,微微一笑:“要不要我借你辆车?”
......
政事堂中,三名宰相正在批阅公文。
范质和李谷两人老神在在,范质家里本来就没什么余财,李谷则是早在去年就已将大部分浮财买成了城里的铺面,两人完全不慌。
王溥就不一样了,他慌得要死。
平日里,王家的财权都归王溥的父亲王祚所掌管,而王祚去年被任命为颍州刺史,已有近一年未归开封。
王溥本人并不善于理财,家里的财务也基本不过问,散了朝要么找朋友喝酒赋诗,要么关在书房里编写史书。
所以这一年多来开封城里的种种变动,王溥并未太过放在心上。
郭荣今天宣布禁铜之前,也没提前和三位宰相通气,所以王溥家里二十万贯现钱一直好好地躺在仓库里。
虽说散朝之后,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