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火齐镜(1 / 2)
出了太常寺,冯吉踏上了等候在寺外的自家牛车。
比起翩翩骏马,冯吉更喜欢用迟钝的老黄牛来拉车。
因为黄牛脾气温顺,牛车行驶平缓舒适,且牛的负重比马更大,可以拉动更宽阔的车厢。
将紫檀木车门打开,冯吉躬身钻了进去,对着车夫吩咐道:“回去吧。”
而后冯吉关上车门,坐在了铺有貂皮的温暖坐榻上。
“冯郎,事成了吗?”榻上还坐着一年轻的明媚女子,正是当今开封城中的名妓,凤鸣馆的行首秦蕊。
秦蕊今日淡妆轻抹,身着浅紫色绣花小皮袄,头上挽着简单的随云髻,髻上一支白玉簪子,别无其它装饰。
冯吉望着秦蕊小巧秀气的鼻尖,轻声笑道:“有我出马,自是水到渠成。”
牛车之前刚到太常寺门口时候,车厢里仅有冯吉一人。
不过冯吉也不以为奇,秦蕊一向神出鬼没。
秦蕊拿起右手边的一个白色纸袋递给冯吉:“这是冯郎前日令奴家搜集的情报,今早刚刚搜集完毕,奴家便给冯郎送来了。”
“难为你了。”冯吉接过纸袋,语气柔和。
冯吉刚要拆开纸袋,却想起了什么:“我记得是让你搜集国子监五十二名新生的情报吧,为何这么快就能完成?”
“冯郎还知道是五十二人啊?”秦蕊嘟了下樱唇:“这两天可累死奴家了。”
“能者多劳嘛。”冯吉笑呵呵地拆开纸袋上的红色封蜡。
秦蕊补充道:“不过这些仅仅是在京中就可探听到的情报,若是要去这些人的家乡查探,或是要细究他们的过往,奴家目前可没这么多的人手。”
“无妨。”冯吉瞥了眼第一份情报,倒也还算详细。
从纸袋中取出一沓厚厚的纸张,冯吉又翻看了几份,不由轻轻点头:“不错,不愧是我精明强干的蕊儿。”
一旁的秦蕊闻言,脸上不由飘起了两朵红晕。
“哦对了,等下一批九经刊印出来,蕊儿你就可扩大探子的规模了。”
“我对几名今年的新生很感兴趣,届时你先替我细细打探这几个人的情报。”
“哪几名?”
“李延庆,嗯,还有赵匡义,还有......”
......
小雪已过,即便是太阳高照的巳时,开封城内依旧寒冷。
李延庆正在书房中挥毫写信,今日早晨,枢密院对军巡院三名官员的调动提议,得到了政事堂的签发,此事李延庆必须尽快告诉身在宋城的父亲。
“郎君。”屋外传来铃儿柔婉的嗓音。
李延庆将笔搁到笔架上:“进来吧。”
铃儿左手推开房门,右手则捧着一个五寸长的精致小木盒。
“你手中的是什么?”李延庆一眼就注意到了铃儿手中的木盒,木盒的盖上印有图标和小字,似乎是一只鹿的模样。
铃儿将木盒放到了书桌上:“郎君还记得三天前吩咐奴婢做的事吗?”
三天前?不就是自己刚到开封的第二天吗?李延庆陡然想了起来:“这就是我让你去找的水晶?”
在来开封之前,李延庆就想着要发明近视眼镜出来,此时又没有树脂镜片,所以李延庆便命铃儿在开封城里寻找水晶制品,以及水晶工匠。
“正是。”铃儿拿起书桌上的银质裁纸刀,割断了缠绕在木箱外的两圈细麻绳。
割断麻绳后,铃儿拿起木盒上的盖板,盒底是一块柔软的银丝绢布,绢布上静静地平躺着一块清透无痕的水晶镜,镜子呈规则的圆形,包有金边。
李延庆急不可耐地拿起巴掌大小的水晶镜,对准铃儿望去,只见自己跟前的铃儿放大了不少。
当然铃儿也通过水晶镜看到了放大数倍的李延庆,不过她早就在店铺中见识过放大镜的奇妙了,倒也不以为意。
“放大镜!”李延庆将水晶镜放到手中细细摩挲了一番,果然是两面凸起的凸透镜。
李延庆本意是让铃儿在开封城里寻找水晶工匠,然后让工匠在自己的指导下,打磨出制作近视眼镜的凹透镜。
李延庆本没有对此时的水晶工艺水平抱有多高希望,毕竟按照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来看,中国历史上最早明文出现眼镜的记载,是在明朝。
可此时的水晶制作工艺已经远超李延庆的想象,水晶工匠已经能够制作精美的凸透镜。
凸透镜便是老花镜,若是此时有能够制作凸透镜的工艺水平,那制作近视眼镜,也就是凹透镜,岂不是轻而易举?
李延庆连忙问道:“铃儿,你从哪里买来的这块放大镜?”
“此物名为火齐镜,因为能够聚阳光点燃枯草而得名,据掌柜所言,能够放大物品八倍有余。”铃儿拿起桌上的木盖递给李延庆:“郎君看木盖便知。”
“开封城卢氏水晶铺?”李延庆看到了木盖上的鹿型图标,图标下还有一行小字,便缓缓念了出来。
怪不得以鹿为图标,原来是用的谐音,念完后李延庆不由点头。
李延庆又问道:“那制作这块火齐镜的工匠,也在卢氏水晶铺里吗?”
铃儿摇了摇头:“据卢氏水晶铺的掌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