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子相谈(二)(1 / 2)
秋风瑟瑟,李重进感到阵阵寒意从衣领中钻入,他很清楚,李延庆所言并非危言耸听。
李重进转过身,加快了行走的步伐,想要驱散涌来的寒意:“你所言不错,若是当今陛下突然驾崩,禁军怕是顷刻就乱了,先乱的不一定是那些武将,而是士兵。”
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李重进,很清楚这时候的军队是个什么秉性。
每有皇帝逝世,禁军之中定然动荡,特别是底层的低级武官和士兵们,非常渴望有人站出来谋反。
为何?
因为按照此时的传统,成功篡位者为了安抚军队,通常会给士兵们赏赐大量的钱财。
这一笔赏赐的数额,通常是士兵两年到三年的薪俸。
后唐末帝李从珂,造了自己弟弟李从厚的反,成功上位,可登基之后一时拿不出那么大笔钱来奖赏士兵。
在士兵们的逼迫下,李从珂先是在开封掘地三尺,不交钱的百姓通通关进监狱,可即便如此李从珂也没搜刮到足够的钱财。
李从珂被逼无奈下,连自己老妈、老婆的首饰和衣服都拿出来变卖了,如此才勉强填满士兵们的欲壑。
先帝郭威,带着禁军从河北杀进开封后,因为开封国库空虚,发不出与士兵们约定好的赏赐,不得不纵容麾下士兵劫掠开封三天三夜,如此才能堪堪平息士兵们的怒火。
这笔赏赐,五代至今还没有哪个皇帝敢不给。
因为他们能够成功篡位,全都是依靠军队的协助,若是发不出足够的赏赐,士兵们轻则抱怨,重则直接作乱,再扶持一个新皇上台。
背着手走在李延庆的前方,李重进将这些禁军中的往事娓娓道来。
望着父亲高大的背影,听着父亲沧桑的嗓音,李延庆感觉身临其境。
此时底层士兵的心中,根本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也不会有多少人真正忠于皇帝或者武将。
他们只忠诚于自己的欲望,当兵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了赚钱为了快活。
五代朝代更替之所以如此频繁,这些数量庞大而贪财的士兵们也是一大主因,他们每一个人微弱的声音,却能构成足以影响时代的巨浪。
虽然在只为名人立传的史书中,难见他们的踪迹,但毫无疑问,他们也是这个乱世的主角之一。
像李从珂、郭威这样的野心家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成功,正是因为,这就是士兵们的愿景。
若是郭荣突然暴毙,主少国疑下,这些士兵们便会再度掀起滔天的巨浪。
李延庆若有所思道:“那么,爹爹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在普通士兵中培养名望吗?”
李重进却摇了摇头:“恰恰相反,我们无需在士兵身上浪费精力,只要乱局一启,我能够作为统兵的主将,士兵们自然就会听从我的吩咐。
京中的禁军就是些盲目求财的羔羊,只需一只有威望的领头羊带领,就会自发地拥护领头羊来当皇帝,谁是那只领头羊,谁就能成为新皇。”
“那么,枢密院就是重中之重了,爹爹安排吴枢相进入枢密院,就是做此打算吧。”
枢密院掌管一切调兵之权,谁在那个时刻能拿到枢密院的兵符和文书,就能成为这只领头羊。
李重进笑着称赞道:“说起来,吴廷祚能成为副枢密使,还是三哥儿你的功劳。”
“吴枢相已经成为了副枢密使,接下来只需将他扶为正任的枢密使,或是将魏仁浦和王朴两人排挤出枢密院,那便万事稳妥了。”得到父亲的赞赏,李延庆备受鼓舞,语气振奋。
李延庆也就是顺着父亲的意思往下说,他对于当今朝廷的局势还是不甚了然。
在李延庆看来,魏仁浦与赵匡胤关系密切,王朴死忠于郭荣,这两位正副枢密使就是自家成事最大的阻碍。
“理确实是这么个理,但三哥儿你切不可将时局看得这么简单。”李重进语重心长地说道:
“不过我目前也无法给出什么确切的方案,只能看你进京之后与吴廷祚如何运作了。”
若无郭荣的召见,或者重大的节日和祭祀,李重进是不能再进开封城了,对于朝廷,他的影响力也会大大降低。
现在李重进寄希望于亲家吴廷祚,希望他能够在朝中站稳脚跟,渐渐把控住枢密院。
当然儿子李延庆即将进京,虽然只是进入国子监就读,但李重进认为,以李延庆的聪明才智,足可以帮上吴廷祚的大忙。
在李重进看来,李延庆虽然才智非凡,却欠缺经验,但也不能将自己的经验生硬地灌输给他,必须得让他自己去看,去了解,这样才会更有用。
“我进京之后,当日就会去拜访吴枢相。”李延庆当即应承下这个重担。
“眼光可以放开点,既然进了国子监,那你以后就是儒生了,也可以多多拜见几位丞相,以及那位尹祭酒。”
说起尹拙这个不给自己面子的国子监祭酒,李重进的眼中露出丝丝寒芒。
李延庆闻言已是跃跃欲试,心中没有丝毫畏惧,他早就想见见这些个朝中大员了,特别是范质和尹拙。
“对了,大哥儿也在京中,若是有什么人开罪了你,叫上大哥儿帮你解决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