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决战开封(二)(1 / 2)

加入书签

未多时,亲卫带来了两名信使,以及一封李延庆的亲笔信。

李重进接过信也不着急看,而是对两名信使道:“这大半夜的,辛苦二位了,二位不妨坐下歇息喝水,等会与我一道回返开封。”

两名信使唯唯退下,李重进这才席地而坐,拆开信封,就着熊熊燃烧的火堆看起了信。

信上的内容倒也不多,就是提醒李重进在入京的路上注意安全,谨防刺杀下毒等阴险手段。

赵家有一支秘密部队,半路截杀或者在城内行刺之类的事情还真有可能干得出来。

三哥儿倒是有心了......李重进看罢,顺手递给身边的吴观,并说道:“三哥儿连夜发来的密信,你也瞧瞧。”

吴观不顾风度,盘坐地上正喝着水,闻言连忙放下牛皮水囊,伸手接过信看了起来。

看完了信,吴观立刻出言提醒:“使相的确要当心赵匡胤,就连狗急了都会跳墙,真逼急了赵匡胤这条疯狗,他什么事干不出来?”

李重进灌了半水囊的水,抬手抹了把嘴角,神情轻松地笑了笑:“呵,对付这种疯狗我最有经验,你不必担心,我对此早有防备。”

就算是在深夜赶路,就算只有百余人马,李重进依然将队伍分为了前中后三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中间要员的安危。

原地修整一刻钟后,李重进正准备启程,又是两名信使带着一封急信自黑夜中而来。

这一封的内容乃是朝廷已确定由赵匡胤领兵北上,守城主将的人选则暂未确定。

“哼,还真叫这赵匡胤这厮给得逞了。”

李重进只是冷笑,他对此早有预料,心中毫无畏惧,倒不如说他此刻正斗志昂扬。

既然朝廷已决定出兵北上,那一切就再无转圜余地。

二人之间必定要分个高下、决出生死。

看着密信在火堆中燃成余烬,李重进继续踏上茫茫夜路,奔赴那藏于黑夜中的帝国都城。

同一片星空下,开封南面的官道上,也有一支分作前中后三部的人马正连夜疾行。

赵匡胤身处中间队伍,身侧是吕胤、沈义伦等随行亲信,外围护卫的则是他亲手训练的精锐亲卫。

与李重进那边情形相同,赵匡胤这也收到了深夜急信。

信的内容自然大同小异。

草草看了眼信的内容,赵匡胤当即起身,高高扬起手中信纸:“诸位,朝廷业已决定,由我领兵,北上抗击契丹!”

围坐在旁的亲信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纷纷高声祝贺。

“恭喜使相!”

“贺喜使相!”

“使相定能旗开得胜!”

......

在一片喜气洋洋的簇拥下,赵匡胤一行就像打了鸡血般急速前行,并于第二日上午进入开封内城。

李重进紧随其后,在半个时辰后入城。

滑州张永德的驻地离开封的距离同样也是二百里不到,但由于中间隔着条黄河,渡河需要耽搁不少时间,故而他要到下午才能抵达开封。

李重进入了城,还没来得及回李府换身衣服,风尘仆仆地就被召去了枢密院。

一同受召的还有赵匡胤。

枢密院中,四位当权的大佬按照位次分坐两排。

李重进与赵匡胤虽然也有座椅,但却是座次最低的那档。

枢密院掌天下兵马,掌所有武将升迁,官阶再高的武将进来了也只能低头领命。

居于最上的正任枢密使吴廷祚当先开口:“二位想必已经知道,契丹与北汉大举入侵,河北全线告急,经枢密院商定、圣人裁定,朝廷决定调兵北上,驰援河北。”

吴廷祚说完,魏仁浦接力:“经过在座四位的多方探讨,现决定由赵使相领殿前司四万兵马即刻北上,先锋骑兵已于今早出城,赵使相随后跟上即可。”

所谓的上头钦定就是这么回事了。

武将来枢密院向来只有低头听命的份,讨论如何出兵是没他们事的。

而且由于此时领兵权与统兵权的分割,以及禁军士兵的高度职业化,甚至不需要赵匡胤这位主将到位,先锋部队就已经可以开出城了。

在淮南战争中,甚至有部队抵达了前线,指挥官才匆匆从驻地赶到军中的情况。

赵匡胤要做的,就是与余下的后续部队一起出城,并在行军过程中构筑他的指挥系统。

决定了领兵出城的人选,接下来就该轮到守城人选了。

为了谁守城这事,枢密院争执了一个上午。

魏仁浦坚持认为该由韩通负责守城。

理由也很简单。

李重进退出禁军系统已经有两年了,期间韩通执掌侍卫亲军司也没出什么了乱子。

人家韩通带兵带得好好的,何必多此一举调李重进来替代他?

魏仁浦的提议当然遭到了吴廷祚的坚决反对。

“魏枢相,韩通在侍卫亲军司的名声你又不是不清楚,就凭他韩瞠眼的诨名,怎能统领侍卫亲军担负起守城重任?你几次三番推举韩通守城,怕不是早已与赵匡胤里应外合,图谋颠覆我大周朝吧!”

这是吴廷祚在上午反驳魏仁浦的原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