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赵二急了(1 / 2)

加入书签

「......起兵之事万不能再做拖延,还望枢相早作决断......」

魏仁浦看罢手中密信,视线转回站在他面前的赵匡义,面容平和地问道:“这就是元朗的意思?”

赵匡义心中很是忐忑,但还是认真点了点头:“是,我家二哥认为不能再拖,必须尽快起兵。”

“再拖下去的确对你们不利......”魏仁浦将密信丢回桌上,问道:“可现在刚入七月,如何起兵?”

与李延庆想的一样,赵匡胤与魏仁浦的篡位计划正是伪造军情而后领兵出城。

可现在是七月,牧草肥美,草原上正是放牧牛羊的最佳季节。

周朝拼经全力才养活了开封这十几万禁军,就契丹那点人口和国力,抛开驻守边疆的部队,能有多少可以随时调用的常备军?

契丹大部分部族的骑兵都是兵牧一体,春夏时节放牧,秋冬时节才能随部族征战。

与中原一样,契丹的用兵时节也大多集中在十二月到四月的这小半年里。

按照魏仁浦与赵匡胤的原计划,驻守北疆的韩令坤会在来年正月时伪造契丹大举入侵的紧急军情,而后在京城的赵匡胤拿下领兵北上的位子,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黄袍加身环节了。

将时间定到来年正月,是因为那时候的赵匡胤可以用为皇帝祝贺新年的理由光明正大地入京,在京城里争取领兵之位的概率自然更高。

契丹那边可没有过新年的习惯,新年的头三个月正是契丹劫掠边疆的黄金时节。

只有将时间放到正月,才能用假军情瞒过范质。

“七月的确不方便起兵,可再拖下去李家就有可能利用枢密院再度调换节镇乃至禁军。”赵匡义明显是急了。

急躁会传染,赵匡义的急躁源自赵匡胤。

恐惧滋生急躁,而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

在王溥隐隐与吴廷祚同进退的当下,赵匡胤已经等不到来年正月了。

他害怕再来一次大规模调镇将他踢出开封权力圈,他害怕禁军再迎来一次大规模清洗,将依附于他的殿前司武将全部清洗出局。

若是如此,赵匡胤就将再也永远失去争夺皇位的机会。

的确,这年头不流行连坐,也不流行斩草除根,可赵匡胤在明面上是郭荣最信任的幕府旧将。

在郭荣的撺掇下,赵匡胤还与李重进为争夺禁军权力明争暗斗了好几年。

谁知道李重进在坐上皇位后会如何对待他赵匡胤?

正是因为不知道,正是因为对未知命运的恐惧,所以赵匡胤才铁了心要争这个皇位。

看着赵匡义一副急躁不安的模样,魏仁浦莫名跟着躁动起来,他猛地一拍书案:“七月不是不方便起兵,而是根本就没法起兵!你现在让韩令坤伪造一份军情发来开封,别说骗过范质了,就连皇宫里的侍女都骗不过!真当范质是不懂军事的门外汉?”

契丹年初才因为怯战丢给了周朝四个州,谁信它七月就敢出动大军入侵周朝?

真当周朝在河北的几万兵马是摆设?真就不把范质当正常人看?

发完了火,魏仁浦才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有些不对劲:怎么在面对赵三这小子的时候自己老是动怒?

赵匡义吓了一跳,低着头不敢吱声。

魏仁浦抬起手咳了两声,平复心境后说道:“你替我转述,就说元朗的意见我切实收到了,但我依然维持原来的看法,无论如何都必须等到正月,还请元朗务必耐心等待。”

虽然稍稍平复了心境,可魏仁浦已经没了回信的心思,干脆就让赵匡义代为转达。

赵匡义年轻,没有体会出这一变动的深刻含义,只以为魏枢相气消了,便领命告退了。

目送赵家老三离去,魏仁浦的视线再度回到了密信上。

其实这已经不是赵匡胤第一次建议魏仁浦更改计划了。

魏仁浦一再回绝,这信里的口吻也就愈来愈激烈。

他伸手拿起密信,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思索:元朗为何会如此急躁?就算此刻放弃了争夺帝位,也不至于被李重进灭族屠家,至多也就是交出军权和驻地罢了,当个富家翁不成问题,所以元朗到底在害怕什么?他是怕李重进将他斩草除根?还是说,元朗真的就那么渴求帝位?

思索了一阵也没个确切结果,魏仁浦负手走出书房。

夜空中挂着一轮孤寂的残月,他仰头望天,心中陡然生出一个想法:若王溥当真投靠了李重进,那李重进在帝位争夺中的成功率少说也有七成,自己何不也投了李重进,让他坐稳了帝位?

但他很快就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

现在投靠李重进不过就是锦上添花,真让李重进赢了,他魏仁浦也讨不了多少好。

钱,魏仁浦早就捞够了。

权,他也切实体验过了。

更何况,无论是李重进还是赵匡胤登上帝位,这枢密使的位置他魏仁浦都没法长久坐下去。

没有哪个皇帝会容忍一位两朝枢密使。

即便是最终赢家是赵匡胤,魏仁浦也只能乖乖交出权力回家养老,这已是他作为权臣的最好归宿。

说到底,魏仁浦两次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