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叛乱起(1 / 2)

加入书签

其他三府的百姓如何,林夕颜不知道。

尹家的能力有限,林夕颜也不是救世主。

她把家里所有的红薯都送出去了,玉米也送出去了大半。

加上去年秋天,她和云子渊送了好些去安化府,剩下的这些也就够他们和依附于尹家的农户、雇工们吃用的。

她把尹家的储备粮送得这么空,也是冒着风险的。

毕竟世事难料,在秋季粮食下来之前,不能再出任何事。

否则,只怕云家军承受不住这个后果。

幸好,她手里没有了粮食,可还有银子。

若是有突发事件,她可以拿钱买粮。

年前,四田拿走十五万两买了千顷土地,还余下两万两。

年底,她去了趟京城,送了去年的绣活,又接下了今年的五万两的绣活,利润还是三万五千两。

再加上地里的出产、各地铺子的经营、宋老板给的酒楼提成,大概是五万两。

算起来,她手里现在还有十万多的银钱。

而今年,因为尹家的土地大多是离水源比较近的,怎么也能浇上水,所以干旱对尹家影响不大。

尹家的冰菜、土豆、药材等,长得都还不错。

无论天灾如何肆虐,人不可能不吃饭,生病了不可能不吃药。

而且,这边遭灾了,更需要这些粮食和药材。

若是百姓手里没有钱买,还可以运到未遭灾的地区去。

所以,尹家的赚钱大计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每年的秋季到春季,麦子还未成熟时,是农民们最难挨的时候。

就等着麦子收了,解解饥饿。

可惜,今年受灾的地区,麦子几乎颗粒无收。

靠着地里的野菜,野草根,偶尔猎到的野物,百姓们苦苦挨到秋天。

秋天收获的季节,玉台、临江、江川三府的百姓喜气洋洋。

因为种下的红薯、玉米都长得很好,这两种绝对是高产粮。

红薯一亩地亩产三千斤,玉米也得一千五、六百斤。

这么多的粮食,完全可够一个十口之家撑到明年春麦下来。

而且都不用担心,青黄不接之时,饿肚子。

尹家也大获丰收,玉米、红薯、土豆又是粮满仓。

但是,其他州府的百姓,就没有这三府百姓的好运气了。

春天下过雨之后,没有合适的粮种,府里只好试着发了一些普通的谷物。

结果种下去之后,基本没有长成,秋天依旧是颗粒无收。

这一下,他们再不想背井离乡也不行了,就像当初安化府的灾民们一样。

再呆下去,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因为受灾的面积太大,朝廷就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根本无力赈灾。

所以,更多的百姓踏上了漫漫逃荒路。

北方,秋季大丰收的临江府、玉台府、江川府,便成了灾民们的向往之地。

冬季来临之前,很多很多的百姓涌入了这三府之中。

连最偏远的元成县,也涌进来很多人。

更有甚者,听说尹家是解救了三府百姓的大善之家,很多人跑到尹家来乞讨。

林夕颜看着围在她家门前的那些衣衫褴褛、眼窝深陷、面有菜色的百姓,心里很不落忍。

他们拖着年幼的孩子,扶着年老的父母,场面之凄惨,让林夕颜下不得狠心不管。

“大嫂,有个大嫂饿晕了,我给她拿口饭吃吧?”六田一溜小跑着进来。

“大嫂,那位大哥,唉……”五田叹着气走进来。

“去,让咱家作坊停下蒸包子、馒头,今天只做贴饼子、蒸杂粮饼,熬玉米面糊糊。”

林夕颜道,“咱家没有那么多的米和面供他们吃好的,但是玉米面总还可以管些日子。”

“大嫂,外面的灾民越聚越多,得有上百人了。”五田面带忧色。

“我知道,可是他们是奔着咱们来的,咱们家今年收成还好,走一步算一步吧。”

夕颜道,“大灾之时,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或许我们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也未可知。”

林夕颜这么说,不是没有依据的。

因为朝廷的不作为,激起了很多饥饿的百姓的不满。

各地农民发起暴乱,抢劫当地粮仓,抢不到多少粮食,便去抢当地的富户。

粮食是首选,然后是布匹、日用百货,总之是个店铺就有暴民进去溜达。

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无一幸免。

更有人打着抗击贪官污吏的旗号,组织起更多的人,冲击官府,占领重要关隘,强行扣压、打劫过往行人。

还有人冲去其他府县,以起义的名号征粮,其实就是强取豪夺。

先礼后兵,不给就抢;不让抢,就杀人。

一时间,大半个大梁朝陷入动荡、骚乱中,随处可见烧杀抢掠者。

一日,云子渊从外面归来,恰遇一支两三千人的队伍,正有气无力地向着柳树屯的方向进发。

那些人手里拖拉着各式各样的“兵器”,说是兵器,不过是几把刀、剑,几支弓箭,其余的都是锄头、铁锹、镢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