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黄皮子的故事(4 / 6)

加入书签

方,是一个小城市。

但远离老两口。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话说得总没错。

姑娘多次要求两位老人去与他们同住。

但老两口呢。

一来住不惯城市的楼房。

二来也是怕给姑娘姑爷添麻烦。

所以,老两口规规矩矩地住在农村。

头一年,姑娘和姑爷回家,看望他们老两口,又买米,又买面,又给钱,使劲儿给老两口花。

农村要烧柴火。

所以,姑娘和姑爷一起商量,爹妈老了,脚力不如以前了。

于是,姑爷开着小车,拉来不少柴火。

和妻子一起,把院子里的柴火垛得高高的。

整个看起来,就是全村第一高的建筑物。

这个故事,就跟这个柴火垛有关系。”

“然后呢?姐夫。”

刘婷婷一边全神贯注的看着杨峰讲黄皮子的故事。

一百忍不住的问一句。

“然后,老头聋了,眼睛花了,老太太算是硬朗,地里的活儿还能干干。

平日里,就把老头一个人扔在家。

老头子就坐在躺椅上摇着,耳朵边还贴个大收音机,放的是最大声,听着评书好不自在。

有一天,老头听着评书,在摇椅上打着盹儿。

这时候,他们家里的厨房,一顿锅碗瓢盆杂乱声音。

老头根本听不见。

因为他耳聋了。

后来,一声巨响,咣当一声,把老头从摇椅上吓得跳了起来。

他急忙去屋子里一看。

一看自家的这个荤油坛子被打翻了。

那荤油坛子个儿不小。

老头一看,平整结块的荤油上面,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爪子印。

是大耗子的爪子。

老太太从地里回来,老头跟她说,有个大耗子在厨房里折腾。

但老太太没当回事。

转眼间,事情过去一年多了。

他们养的那个姑娘又带着丈夫回来了。

这次回来不是他们小俩口。

而是变成了三口。

也就是说,老头儿和老太太有了他们的大外孙子。

说来也赶巧,等小夫妻回来,老头子就闹了点儿毛病。

两口子带着老头去医院。

老太太抱着大外孙子。

由于老太太岁数大了,头脑有些不济,结果,出了一件大事。

她逗外孙的时候,听见外面有卖豆腐的。

老太太喜欢吃豆~腐。

就赶紧拿钱去买豆腐。

把外孙子放家里。

因为豆腐卖光了,所以,和同村的人聊了起来。

这聊来聊去,就把这大外孙子给忘了。

都说岁数大了,这个脑力不济还真不假。

等到聊到自家姑娘的时候,这才想起来,大外孙子还在家。

这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

老太太赶紧往家跑。

回到家里一看,心都凉了半截儿。

因为,外孙子没了。

老太太以为他的大外孙是被人贩子给抱走了。

吓得赶紧去找。

脚都磨出了血,也没找见外孙子。

一会儿后,姑娘和姑爷回来了。

外孙子出事了,自己还能苟活在世上啊。

干脆死了算了,哪儿还有脸见自己的姑娘姑爷?

想到这儿,老太太就找了根绳子,系好了,准备要上吊。

就在双脚站上板凳的那一刻。

忽然听见了自家院外的柴火垛上,有一个小孩儿在哭。

老太太赶忙去看,果不其然。正是自己的宝贝孙子。

她心里这个乐呀。

宝贝孙子啥事都没有。

只是小手里边抓着一撮黄色的毛。

这是哪儿来的?

老太太向自家的柴火垛里看去。

只见深黑的柴火垛缝隙里,有一对小眼睛正在看着自己。

老太太当即是心领神会,对着柴火垛就鞠了一躬。

所幸是虚惊一场。

当晚,老太太端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肉放在柴火堆那里。

第二天早晨,一开门,就看见那只碗和筷子工工整整的放在自家门前。

想都不用想,肉没了。

这日子一天天过着。

老太太只要家里做点儿什么好吃的,就会端去柴火堆上放着。

最有意思的是啊,当时,她家取水的是口扬井,每当水缸里水见底儿了,第二天就会听到自家扬井上面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

不多一会儿,自家的缸就满了。

老太太听在耳朵里,乐在心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