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 危机(1 / 2)
很明显,对于今晚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都希望能够主导这一场有针对性的调查,因为不管是谁主导了这一次的调查,他都有很大可能顺势将自己的人,安插到克里姆林宫,甚至是斯大林同志的身边,因此,对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今晚如果维克托不在场的话,那么主导调查的人很可能就会是贝利亚了,毕竟在场的这些人里,只有他才具备相关方面的经验。至于说伊格纳季耶夫,尽管这家伙现在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主席,看似在整体上掌控了这个要害部门,但这种掌控只是表面上的,他在格鲁吉亚搞出了那么大的声势,真正的进展却不大,其本身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所以说,在相关调查的问题上,原本贝利亚才是真正能够掌握优势的那个人,这一点,并不是斯大林同志个人的意志就能完全左右的。
但是今晚呢,在场的人中除了贝利亚这个老资格的国家安全工作人员之外,还有一个原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维克托,整个局势的走向显然就不再受贝利亚的控制了,因为相对比而言,维克托在国家安全机构中的工作经验,并不比他差多少。
的确,如果仅仅论年限的话,维克托进入国家安全机构工作的时间,并不比贝利亚短,毕竟在贝利亚还没有开始领导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时候,维克托就已经是该机构的基层人员了。而且,贝利亚是直接空降到内务人民委员部担任领导职务的,而维克托却是从基层一步步爬升上去的,因此,论实际工作经验,维克托还要更丰富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斯大林同志并不信任贝利亚,相比起来,维克托才是他信任的人,必须认清的一点是,如果今晚维克托不在场的话,斯大林同志宁可安排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主持此次调查,也不会把相关的主导权交给贝利亚的。
维克托甚至认为,今晚的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斯大林同志早就想要对身边的泄密者展开调查了,只是他不希望贝利亚来主导这项工作,因此才一直拖到了今天。他之所以让波斯克列贝舍夫给自己打电话,将自己叫回莫斯科,就是为了今晚的事情做准备。
所以,马林科夫将话题引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上,重提克里姆林宫泄密的问题,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贝利亚,在缺乏准备之下,做出了错误的发言,实际上,在今天这个场合下,他应该尽可能转移话题的。
当贝利亚提出由内务人民委员部组建调查组,来专门调查泄密案件的时候,赫鲁晓夫提出应该由克里姆林宫的安全部队来负责相关调查,马林科夫则推荐了国家政治保卫局。
今晚到场的一共有三派力量,每一派都有属于自己的推荐,那么真正能够决定最终结果的是谁?毫无疑问,只能是斯大林同志自己,更何况,今晚到场的人中,还有一个对斯大林同志绝对忠诚的莫洛托夫。所以,讨论到最后,即便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调查的主导权也必然会落到维克托的手里。
而对于维克托来说,他今晚同样没有选择的余地,斯大林同志既然通知他来参加这场晚宴,而且还是专门将他从列宁格勒召回来的,那么如果他不接手相关的调查工作,那么他再想获得斯大林同志的信任,估计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维克托是斯大林同志所信任的年轻同志,这一点在莫斯科的核心领导层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他因为这个身份,收获了不少的好处,作为交换,在斯大林同志需要他的时候,他也必须冲到前面去......这世上没有谁能只收获而不付出的。
因此,在面对斯大林同志的提问时,维克托不能退缩,他只能摆明立场,将调查的主导权拿到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来,同时,尽可能保持公正的态度。
“对泄密者的调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将它交给地方保卫局的人,是不是不够谨慎?”在维克托的话说完之后,贝利亚直接开口说道。他没有直接反对马林科夫的提议,而是对维克托的建议提出了质疑,但是说到底,他反对的还是将调查主导权交给政治保卫局。
“相反,我认为这才是最谨慎的选择,”维克托扭过头,目光看向首位的斯大林同志,语气坚定的说了一句。
随后,他停顿了几秒钟,加重语气说道:“在我看来,类似这样的调查其实并不复杂,关键一点在于,如何保证调查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如何保证调查结果真正的符合事实,如何保证不在调查中掺杂那些过于复杂的政治因素。现在,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克里姆林宫内部,存在一个或是多个泄密份子,而展开调查的目的,却不仅仅是要将这些泄密份子找出来,而是要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泄密事件。”
首座位置上,叼着烟斗的斯大林同志点点头,他认同维克托的这种说法,没错,调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谁,至少那不是唯一的目的,就像维克托所说的,调查的真正目的在于杜绝今后再次发生类似的泄密事件。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调查组的人最好来自于莫斯科以外的地方,”维克托接着说道,“只有这样,调查行动才能尽可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至于说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