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黄河岸龙马献河图、双凤冠伏…(2 / 2)

加入书签

看身形足有四五百斤,威猛异常。

伏羲脑子飞速的旋转着,心里盘算一下只有正前方是安全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慢慢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了两块石头,冲着老虎的方向扔了过去,随即俯下身子。

狼群饿急了,以为是伏羲,狼王呼啸一声扑了过去,同时老虎也一跃而起,与狼群战在一处。

伏羲趁机撒开腿就跑,也不敢回头,一直跑到一条河边。

实在筋疲力尽,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人事不省。

恍惚间,一位老人将他扶了起来,喂他喝了一些琼乳甘浆。

伏羲顿觉困顿全消,饥饿全无,周身通泰,浑身充满力量。

只见老人将手中拂尘一挥,河水中顿时响起翻花的水声,泛着黄浆的巨浪叠起数十米高的水柱。

一个龙背马身的神兽凌波踏水而来,此兽肋生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背负图点。

神兽飞到老人面前,老人一伸手,顿时神兽身上的圆点变成一卷泛着黄光的书轴。

老人执卷在手。递给伏羲道“年轻人,老朽乃黄河河神,奉天之命在此恭候你多时了。

此卷里含有天机地密,无极道法,你要仔细参研、领悟,用以造福苍生,白龟可助你一臂之力。”

言罢,老者飘然而去,空中留下几个大字“天竺山。”

“醒醒,醒醒,”

伏羲睁开眼睛,发现几个摆渡的渔民正围着自己,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

伏羲坐了起来,想想刚才发生的事,原来竟是南柯一梦。

正当他准备起身时,他忽然觉得胸前好似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正是刚才老者给他的卷轴。

困惑间,一个中年男人道“年轻人,这里是孟津县。

你都昏迷半天了,定是急着赶路,不如先到村里歇歇,吃点东西再走不迟。”

伏羲感激的点了点头,随着中年人来到了渔村。

休息了几天之后,打听好去往天竺山的路,又出发了。

伏羲一路走走停停,参贤访圣,掌握了不少关于天文地理、山川地貌的知识。

既开拓了眼界,又增加了阅历,终于在仲夏的一天,来到了天竺山脚下。

极目所望之处,但见此山逶迤连绵,峰峰叠金积翠,岭岭笼雾含烟,不由得犯起愁来。

“偌大个山脉,上哪里去找老白龟口中的‘双凤衔冠’呢?”

正踯躅间,打从山里出来一个采药人,伏羲忙走上前深施一礼问道“不知老丈可知这双凤衔冠在哪里?”

老丈上下打量他,捻了捻胡须,卖了个关子道

“你还真问对人了,别人兴许不知道,可老汉我知道。这双凤衔冠嘛,是指两座山峰。”

言罢,用手指了指远处。

伏羲恍然大悟,谢了老者,很快来到了双凤冠山峰之下。

抬眼一望,只见一山拔地而起,姿态巍峨,顶分二峰直插云霄,各有岩嘴突出,犹如带着一顶凤冠,奇绝无比。

伏羲紧了紧腰带,开始爬山。仗着年轻力胜,又喝了黄河神的仙水,很快来到绝顶。

伏羲伫立于山巅,但见团团白云宛如波涛滚滚的海洋汇聚于山腰,两峰对峙,藤蔓交接,绿荫翳天,好不壮观。

他无暇欣赏美景,仔细察看着周围的地形,发现山峰岩嘴突出的地方,颇似白龟说的口衔灵芝处。

再一看岩嘴底下是万丈深渊,伏羲犹豫了,寻思着该不该去冒险?

又一转念,不能言而无信,辜负了白龟的期盼。

于是,伏羲用藤条编了一条长绳子,一端系在一颗大树上,一端绑在自己腰间,咬了咬牙,向岩嘴爬去。

伏羲一边爬,一边仔细的搜索灵芝的身影。

此时已近正午,毒辣的阳光直直的照射下来,晃得他睁不开眼睛。

可他丝毫不敢大意,摘下一片大叶子顶在头顶,眯着眼睛继续前行。

爬着爬着,忽觉前方树丛里好像泛起一团彩色的光晕,忽隐忽现。

又向前爬了十几米,终于看清在两颗树枝交错相拥相思树下,长着一颗硕大的灵芝,宝光四射,熠熠生辉。

伏羲心中暗喜,慢慢爬过去,伸手刚要摘,突然,草丛里窜出一条巨蟒。

蓝幽幽的身躯扭动着,泛出阵阵寒光。硕大的红脑袋异常的醒目,瞪着铜铃般大小的眼睛,冲他吐着血红的信子。

讲到此处,子虚忽然停了下来,看着文竹睁得大大的眼睛问道“文竹,听到此处,你可听出些名堂来?”

“师尊,这条蓝蟒莫非就是您在梅花谷收的蓝玉师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