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狠伊华奸计害佳婿,中元日子虚…(1 / 3)

加入书签

岐大人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大人原来是为此事而来,听闻龟府公子身中奇毒,民间无药可解。

老夫祖祖辈辈行医,尚无遇到不可解之毒。况陛下严旨,自然是倾尽所学医治,不知大人此话何意?”

伊华闻言,朝旁边的龟贤使了一个眼色,龟贤当即打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递给岐大人,随后退了出去,守在了门口。

单从外表看,盒子装饰的甚为精致。

花梨木的材质,面上用金丝盘了两条金龙,中间的珠子有寸余许,在烛火的照耀下透着盈盈的光芒。

岐大人打眼一瞧,便知此乃皇家之物,盒子已然如此贵重、精美,那里面的东西…想到这,迟疑了一下。

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本册子。册子同样是用黄色的软缎包着,掐金走线绣着一条团龙,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接着,岐大人又小心翼翼打开了锦缎,锦缎的内部露出了一本医书。

观其书皮的颜色,其年代应该已经很久远了。上书着几个大字“岐黄养生真经”

下书着一行小字:后人岐允整理于和雅轩。岐大人看后,不由得手一哆嗦,差点把书掉在地上。

要知道岐允乃其嫡先祖,轩辕黄帝的老师岐伯之后。

据史料记载,岐伯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曾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

据说他乘由十二只白鹿拉的绛云车,遨游于蓬莱仙山,向仙人求不死之药,留下千古佳话。

其后人岐允,总结岐伯一生精华,著下《岐黄养生真经》。

秦始皇曾花重金访得此书,再后来真经遗失,到他这,也只是听闻而已。

今日一见,不由得大喜过望,忙问道:“不知大人可否告知此书从何处而得?”

伊华用指头敲桌子:“岐大人,此乃天机,岂可随意泄露?既是先祖遗物,理当物归原主,又何必再管其他?”

岐大人忙不迭的道:“正是、正是”

言下警觉的抬起头问:“不知大人归还如此重要之物,欲有何事差遣岐某?”

“此物对大人有用,对伊某却一文不值,何须惊慌?不过确有一小事,需大人举手之劳。”

岐大人似乎明白点什么,便把手里的《岐黄养生真经》小心翼翼的放在盒子里:“只要不伤天害理,但说无妨。”

伊华看了看他,端起茶来,用盖碗拨着上面的沫子,轻描淡写的言道:“只需大人明日早朝回圣上一句话即可。”

“但不知哪句话如此金贵,竟值得伊大人如此大费周章?”

伊华放下茶碗道:“臣也无药可解。”

岐大人闻言,若有所思,低头看了看桌案上的盒子,内心挣扎了很久,最终还是无奈的点了点头。

夜已经很深了,待送走了伊华,岐大人内心很不平静,呆坐在书房里,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时候,他还是太医署的一介小学徒,由于一次好心,救了宫人云姬的命。

后来天降恩宠,云姬坐上了紫云夫人的位置,便也提携着他坐上了太医令的位置,此恩不能不报。

而伊华这边归还了先祖珍贵遗物,此情不得不领。

可要报此恩情,就得伤天害理,违背医德,他摸着《岐黄养生真经》,又怎能给先祖岐伯丢脸?

夫人见他迟迟不回卧房,甚觉奇怪,便披着衣服过来,柔声问道:“老爷,可是遇着什么为难之事?”

岐大人叹了口气,便把白天发生之事与夫人细讲了一遍。

夫人闻言,略一沉思道:“老爷可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此事有何为难?”

岐大人顿时面露喜色,问道“想必夫人定是有了应对之策?”

夫人嫣然一笑:“你的老师,前任太医令,可是赋闲在家?”

岐大人顿时恍然大悟,对着夫人深施一礼:“多谢夫人提醒。”

第二日,岐大人便率领内医署颇有资历的几位老医官及前任太医令一起来到龟府。

龟禄成给众位深施一礼道:“有劳众位大人了。”

言罢,将众人引到文竹的踏前。

众人见着小公子,同时面面相觑,先后为其把了脉搏,又施了针灸,竟无一点起色。

老太医令捻着胡须道:“龟大人,经我等几个老朽反复查看,小公子所中之毒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混合了蛇毒、蝎毒、蛙毒、蜂毒,然这些都只是引毒而已,主要毒性仿佛非世间所有,我等确实无能为力。”

岐大人命人将所见、所观、所闻记录在案,便回朝复命去了。

龟禄成忽然想起洛阳神医钟仁杞也说过同样的话,看来小儿属实命不久矣。

待送走了太医监诸位大人,龟禄成便与夫人紫馨愣愣的坐在儿子床边。

梅娘道:“老爷,夫人,您俩有几日没合眼了,都回屋歇歇吧,这里有我呢。”

龟大人感激的望了望她,疲惫的摆了摆手。

梅娘欲转身离去,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忽然说道:“老爷,实在没辙,咱不如张贴告示悬赏,指不定哪片云彩下雨呢。”

夫人闻言,附和道:“对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