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陶渊明(1 / 2)
玉净瓶?
短袖哥眼睛一亮,顺着汉子手指的方向看去。
一张红布摆成的小摊,上面杂七杂八放着好些个物件,瓷器、钱币、雕塑、古书、建筑构件,东西不少,最惹眼的还是那对白瓷瓶子。
洁白的瓶身,发着光泽,看上去很是细腻,圆底,小肚,细长的瓶颈,远远看去就像是两个亭亭玉立的美人儿。
“这就是玉净瓶啊?”
短袖哥赞叹道。
的确是好看,他想着要是摆在办公室里,钱露露肯定喜欢。
虎头哥立即凑上前来,“嘿,哥们儿,真有眼光啊!我一看你就不是普通买货的!这可是兄弟我刚淘来的好货啊!”
短袖哥伸出手,想要摸一下那瓷瓶的质地,眼神先询问了下。
虎头哥笑道:“没事,摸吧,随便摸。”
短袖哥小心翼翼的拿起一个瓶子,仔细的看了看,又往里面瞅了瞅,一样的光滑。
“这就是观音菩萨的那个玉净瓶吧?还救活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呢!”
虎头哥愣了一下,忙赔笑道:“对啊,就是观音菩萨用过的那个!后来遗落民间,嘿,终于被我一双慧眼发现了。想不到兄弟你也是有慧根的人啊。”
短袖哥满不在乎的说:“什么慧根不慧根啊,我就会胡说。我看这瓶子不错,多少钱?”
虎头哥眉毛一挑,伸出了三个手指头,“兄弟,这个数。”
“三千?”
“不,三万啊,兄弟!”
“这么贵!”
“观音菩萨用过的玉净瓶,能不贵嘛!而且是两个瓶子这个价,已经是友情价了!”
短袖哥摇头,“不行,还是太贵了。”
回头找郑凡星,可他正在另一个摊位上仔细端详一个唐三彩的马,根本没空搭理这边。
短袖哥瞧见玉净瓶旁边还放着一个铁块,忙拿起那个铁块,问道:“这个是什么?”
虎头哥见他没有还价,只好又笑着介绍道:“兄弟,这是个锄头,它的来历可就大了。”
短袖哥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哦?什么来历?”
“有句话你听说过吧?”
“没听说过。”
虎头哥笑笑:“一直种田那叫农民,当过县长再去种田呢,那就不是普通农民了,那是陶渊明!陶渊明知道吧?”
“不知道,不,哦哦,就是那个采菊东篱下那个吧?小学课文学过。”
“对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嘛!当时陶渊明采菊用的锄头,就是这一把!”
“嚯!”
短袖哥不由得一声赞叹,这个古玩市场可真是有货啊!连陶渊明用过的锄头都有!
看到他吃惊的样子,虎头哥更近一步,小声道:
“兄弟,还有句话你听说过吧。红杏出墙。哎,对,只要锄头好,不怕墙角挖不倒!墙都挖倒了,那红杏美人儿不就进到你怀里嘛!所以呀,这锄头的寓意还是很好的!”
“啧啧,有点意思!”
短袖哥摸着脑袋,想着怎样尽快离开这个摊位。
虎头哥却一把拉住他,“好兄弟!这样,今天我还没开张呢,就当是交个朋友了,这一对玉净瓶,加上这个晋朝的锄头,一共收你3万块,怎么样?这锄头相当于白送了!”
“贵,还是贵。”
“那你还个价,咱们好商量嘛!”
短袖哥想了想,说道:“三百!”
虎头哥的脸色一下子黑了。
“兄弟,你是来找茬的吧?”
短袖哥讪笑着,“不,不,我是来找古董的嘛!”
他一只手里拿着那个锈迹斑斑的锄头,一只手被虎头哥拉着,眼睛不住的向四周看,想着等会夺路而逃。
这时,一个头发斑白穿着紫色圆领衫的人从旁边经过。
好巧不巧,短袖哥拿锄头的手刚好碰到这人的身上。
紫衫客“哎哟”一声,一收胳膊,恰巧将短袖哥手中的铁锄头碰掉了。
“哐当!”
铁锄头正好砸到了两个玉净瓶上,把两个瓶子砸烂了。
这!
短袖哥立即叫道,“哎,不该我事啊!”
他拉住那个紫衫客,“喂,你先别走。”
虎头哥却不管那么多,“都别走!打了东西还想跑?观音菩萨用过的玉净瓶,就报销在你手上了?”
紫衫客虽然头发斑白,但看上去年纪却不大,有点少白头,不紧不慢的说:“什么玉净瓶?不就俩破瓶子吗?”
虎头哥大怒,“少废话!刚才这位兄弟已经鉴定过了,就是菩萨用过的,赔钱!3万块,少一分也不行!”
紫衫客笑道:“你可别唬人了,我100块钱买三个这样的瓶子!”
短袖哥也道:“嗯,我也觉得不值3万块!300还差不多!”
虎头哥咬牙道:“行,你们两个,一伙的啊,来找茬的吧?”
他拽住两人,打声呼哨,“都别走啊!”
片刻功夫,五六个黑衣人朝这边走来。
郑凡星赶到这边,忙问怎么回事,短袖哥一句两句也解释不清楚。
黑衣人来者不善,可要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