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7 章 第四十六章辛筝(3 / 5)

加入书签

这种糟心事。

青蘅安慰道:“这次比上回好多了,只有鸡子大小,上一回的雨雹大如马头。”

青蘅的安慰是真心的,但从辛筝的表情不难看出这安慰的效果约等于无。但辛筝也没生气,发生这样的事,缅怀故人的心情完全没了,何况旁的。

不怕砸虽然有辞职的打算但现在还没辞职的偃人第一个往外跑,这种情况必须出动军队救灾。

辛筝也在禁卫用盾做伞的护卫下往回走,走了没多远又转身对还在陵墓门口准备等雨雹停歇的青蘅道。“青蘅你也来。”

青蘅懵然的看着辛筝。

辛筝解释道:“我需要你帮忙。”

***

发生天灾了第一件事应该是做什么?

调拨物资,恢复秩序,组织生产与重建,这是辛筝从青婧解说如何搞垮一个又一个方国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除了故意拆掉几个关节,提前引爆社会矛盾,青婧也会利用天灾。

观测气候对于青婧而言不是难事,旱蝗雨雹,这家伙基本能提前预测,提前预测了自然就可以提前做准备,等天灾来了搞大事。

辛筝敬佩青婧真的是个旷古卓绝的人才,可惜完全不干/人/事之余也总结出了大量的治国之道——跟青婧的思路对着干,提前做好准备堵死一些路,预防有人跟青婧干一样的事,准保国泰民安。

在这样的基础构建起自己的治国之道,本就没接受过完整君侯之道的辛筝自然也难以理解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这个八个字。

在戎,可以理解,好战会导致整个国度依赖战争而活,一旦依赖战争而活,输一次就会开始走下坡路,更有孽力反噬的危险。但没有战争也不行,没有战争,人们会渐渐忘记战争,然后待宰的肥羊。

在此基础上都能理解为何种族大乱战中人族击败诸族后却没赶尽杀绝了,一方面是元洲能延续到如今的种族无一不武德充沛,若赶尽杀绝,代价太重了。

便如白帝,白帝不知道放羽族第一王朝的万千氓庶离开会埋下祸患吗?

当然知道,但她要真的屠城了,刚刚取得的战果全都要吐出去。

羽族第一王朝亡于统治者的糜烂,但底层的羽民却不是完全没有反抗能力的肥羊,倒不如逼羽国割让兖州,迁徙沃州,将兖州变成人族,后来更以兖州为踏板继续东进,从沃州又割了一块肉下来,逐步蚕食。

另一方面未尝没有养寇的意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国无外忧,必有内患。

旁边养着一只可控的猛虎当邻居总好过不可控的邻居。

对于前人而言很可爱且可控的猛虎,后人却控制不住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理解了戎,却难以理解祀。

鬼神之说虚无缥缈,再加上老巫与青婧这俩正宗宗教出身的神棍的言行举止....辛筝接受了青婧的说法,这世上就没有神,即便有,那也只是一种更强大的生物。

辛筝没有青婧那种希望真的有神,再将神拖上解剖台的渴望,只是觉得祭祀没意义,浪费,所谓宗教鬼神之说,本质上就是统治者为了愚民搞出来的手段罢了。

管理千万人是很难的事,管理千万头豚却要容易很多,宗教与鬼神之说无疑是将人洗脑成豚的优秀工具。

读史时读到发生天灾,知道以前的王侯贵族们在发生天灾后第一件事都是祭祀,辛筝非常不能理解。论到自己为君为王了,辛筝却慢慢明白,万事万物,不论是好还是坏,只要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土壤。

宗教与鬼神之说亦然,是,这两样东西都是统治者愚民的工具,但它们也的确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天灾时,一场祭祀可以安抚许多人的精神,且廉价,不论隐患有多大,在当下它都是最物美价廉的选择。先人没有后人的很多东西,但先人并不傻,宗教与鬼神之说能被用起来,必定是权衡利弊过,绝不会止愚民这一种功效,或者说,愚民本质上就是物美价廉的代价。

用活人与许多珍贵的东西去祭神,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绝非最初之人的本意,看看早期的祭祀规矩就知道那些神棍完全是本着糊弄鬼神的出发点来搞的,无法不祭祀,便尽量将好的东西留给活人,不好的给鬼神做祭品。

人族早期用的祭品全是活人用不上的,如以牲畜的内脏祭祀,虽然牲畜的内脏柔软且多脂肪,但智慧生物食用动物内脏是最近几百年的事,即便到了如今,内脏也不是主流食物,更早之前完全不吃这个。

动物的内脏吃了易生疾病,因而都是扔掉,但祭祀需要祭品,于是本该被扔掉的牲畜内脏成了祭品,少数能够食用的祭品,又有福胙的规矩,福胙有鬼神的赐福,祭祀后将由活人分食以沾福气,一点都不浪费。

拿好的,活人也用的东西去祭祀是很久以后的事,是宗教与鬼神之说的副作用。这两样东西都是愚民的好东西,一加一效果可不止二,愚民这种事,前期有多方便,后期反噬就有多狠。

捋清了深层的逻辑后辛筝并不想理会这种传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不太行,小冰期期间天灾没完没了,而人在苦难时很难忍住不求神以获取精神上的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