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8 章 第五十七章辛筝(2 / 5)
高的炎帝。
辛筝祭祀时眼神都总忍不住往假扮医女的望舒身上瞄,非常好奇元的心情,可惜控制身体的是望舒,辛筝无法判断出任何与元有关的端倪。
祭祀了炎帝,之后是青帝,再次黄帝,最末白帝,不是按功绩定的,而是按他们所处时代的先后来定的。
祭祀完了帝君便是祭祀有庙号的诸王,共有二十一位,做为有庙号的王,这二十一位王每个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明堂,故而还是一天祭祀一场,辛筝祭祀了二十一场,每一场都很隆重盛大,但隆重盛大的层次比之四帝要低一些。
最后是只有谥号没有庙号与帝号的诸王,虽然是数量最多的,最早的时候这些王也是独享一座宫室,但随着帝国国祚绵延,先王的数量不断增加,三千多年前的一位王发现继位再祭祀一路流程走下来自己一整年都不用干别的了,遂对祖庙与祭祀祖庙进行变革,七王共享一庙,一次性祭祀七个节省时间。
七位共享一座享殿,一天祭祀七位,共祭祀十一场,每一场都符合先王的身份,但比起前两类要稍减两分。
祭祀完了先王再祭不是王,但同样对人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先贤,尽管祖庙的门槛很高,奈何帝国国祚超长,七八千年下来愣是攒出了千余位有资格配享祖庙的先贤,谢天谢地的是其中单间待遇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通铺。
祭祀先贤共四十一场,再加上祭祀先王的,一共七十七场祭祀,结束最后一场祭祀时差点忍不住脱下衮服抛上天以庆贺,但理智及时跟了上来,人前不能失礼。
直到与君离、青婧、望舒与元共进晚膳时辛筝才忍不住吐苦水。“为什么祭祀要搞得这么麻烦?一身二三十斤的行头,从天不亮到天黑,也就我身体好,换个人早累瘫了。”
元道:“在你之前也没人会不间歇的一天一场不带喘口气的祭祀,都是一天祭祀后休息一天。”
辛筝自己改成一天一场,中途不休息,一口气七十七场,累死了都是自找的,更令人佩服的是就算是辛筝每天晚上也还坚持批阅奏章,没猝死着实奇迹。
辛筝理所当然道:“一天祭祀一天休息,七十七场就得一百五十四天,那得浪费半年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既然这样,你怎么那么老实?”元奇道。“我还以为你会搞出点幺蛾子。”
“比如?”
元道:“砍点流程以节省时间,或者将用过的三牲接着用以省钱。”不论是哪一种都很符合辛筝的性格,但将好好的继位仪式从一个月砍得只剩下一天的辛筝一件都没做。
辛筝叹道:“我想过啊,但又想了想,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继位仪式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砍了也就砍了,只要我自己爽了就行,但祭祀先王与先贤,我爽不爽不重要,对人族有大功的他们爽不爽才重要。人族事死如事生,相信祭祀的食物亡者是能吃到的,所以祭祀用的食物必须是干净的好的,若是拿已经祭祀过的祭肉再去祭死者,省钱是省钱,但全天下都得骂死我。而且祭祀时除了酒肉与些许玉器,其它东西都是重复使用的,玉器本身是文字载体,而酒肉在祭祀之后要由生者分食,既然最终是要进活人肚腹,便算不得浪费。”
某种意义上炎帝搞的祖庙制度是最省钱最长远的一本万利之道。
人为什么那么渴望留下后代?除了传递血脉也有担心自己死后没饭吃的缘故。
在人族的观念里,死后如果没有祭祀是要沦为孤魂野鬼的,而所有人中会一直持续不断的祭祀一个人的只有后代。
但祭祀祖先也是有讲究的,每个人都只祭祀直系祖先,好比骊嫘,辛筝要刨骊国先君们的陵墓发横财,只要挖的不是她直系祖先她就能视若无睹,因为没有继承骊侯之位的她只对与自己同姓的直系祖先有子孙义务。
还有风姓氏族,虽然都是炎帝的后代,然除太昊氏,其它分支并不能以祭祀祖先的理由独立祭祀炎帝,要以祭祖的名义祭祀炎帝必须在太昊氏的带领下跟着太昊氏祭祀。人族的祭祀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则,只有嫡长一脉能够祭祀所有祖先,分出的旁支祭祀时便只能从分出的那个人开始祭祀。如辛氏,祭祀的最久远的祖先便是当年被分封到辛原,建立了辛这个氏的祖先,更早之前的祖先是不祭祀的。
这些规则明面上的原因是为了起到区别嫡庶长幼尊卑的作用,更深层的理由却是省钱。
需要祭祀的祖先若是太多,子孙一年到头也不用干别的事,从年头到年尾全在祭祀。
毕竟单纯的位了区别尊卑,就不会出现祧迁的制度,即将隔得太远的祖先迁进远祖庙里不再单独享一庙与单独的祭祀。
最早的时候没这规定,每个祖先都有一座庙,但祖先多了以后子孙便发现自己花在祭祀上的时间与物资太多了,而且建庙也很花钱的。
活人肯定不能为死人委屈自己,就像三千多年前那位发现自己需要花一年时间来进行祖庙祭祀的王选择改革祖庙一样,在此事上人族也很快拿出了自己的应对。
王七庙诸侯五庙制度出现,超出的祖先庙就毁去不再祭祀,但后来有人觉得这样不太好,久远的祖先也是祖先,怎么能不祭祀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