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5 章 第九十八章安澜(3 / 3)

加入书签

协,希望辛筝能够补偿,即官府为奴隶支付赎身钱,这样奴隶就是官府的了,官府想让奴隶当庶人便是庶人,而奴隶主也可以弥补损失,如此皆大欢喜。

辛筝的回应简单粗暴,在邸报上发表了一封对奴隶制的斥责,引经据典的那种,否认奴隶制的合法性,理由是炎帝时代早期是没有奴隶的。哪怕是炎帝时代后期,炎帝对于奴隶也是极度排斥的,根本不承认奴隶的合法性,而炎帝所谓将背叛人族者打为奴隶中的奴隶与其说是奴隶倒不如说罪犯,还是只属于官府的罪犯,私人是没有合法奴隶的。

谁在她面前建议将奴隶合法她就屠谁全族,根据大荒纪年的记载,超过四百多个氏族因为在炎帝面前叨叨此事惨遭人工绝嗣,认真算起来人族的奴隶制直到炎帝死后才真正发展起来。

辛筝表示,炎帝都说奴隶制不好,是否认奴隶制的,做为炎帝的子孙,孤自然要继承先祖遗志:不承认奴隶制。

做为君王,孤凭什么掏钱向不合法的东西妥协?你是君还是孤是君?

最终表示:城墙上还有继续挂头颅的空间,你全家有没有兴趣填上?

说得虽然冠冕堂皇,但真实的最主要的原因就一个:辛筝没钱。

当然,即便有钱,安澜估摸着辛筝也是舍不得的,有那赔偿奴隶主的钱,多修几条路几条渠不香吗?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倒霉蛋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生活水平从肉食者跌落至食菜者,但安澜觉得这也不算太惨,相对城墙上挂着的那些人头而言。

安澜若有所思,说起来,这些支持奴隶制的,要么曾经是奴隶主,要么如今积蓄起了财富,不属于赤贫的家庭。

“前者也就罢了,后者应该没有谁是贵族吧?”安澜思索着。

辛筝秉着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决定得罪了,那就没必要妥协什么,对敌人的一分仁慈是对自己的十二分残忍。因而贵族要么被杀要么被打包扔陵光半岛和炎洲,辛国现有的臣民很难扒出几个贵族来。

那个老妪的家里发迹应该是辛筝废奴后这些年的事,若仍旧保留了奴隶制,那老妪....

若是以往,安澜很容易觉得这是老妪这类人短视,但同辛筝学了这么多年,她已有不同的见解。“因为立场吗?可废奴的反对者也不全是拥有财富的富人与旧奴隶主。”

安澜抓了抓脑袋,她清楚记得辛筝表示废奴是全国境内废奴,包括新并入的每一寸土地后很多寻常庶人也是反对的,情绪激烈得仿佛利益受到损害的是他们,明明他们谁都没有奴隶。

自然,舆论反对对辛筝没用,辛筝做了决定后还敢叨叨的全都上断头台了。

册子很厚,每一页都写满了蝇头小字,以至于安澜从头到尾阅读结束的时候天都快黑了,终于有人回来了。

却不是里正,里正仍旧带着大部分人口在地里抢收,回来的几个人是来提前准备饭食的。

其中领头的大人在安澜的从人表示来意并拿出路引文书后瞅了瞅,字认不全,随手递给一个五六岁模样但非常瘦的稚童。“上面写得什么?”

稚童瞅了瞅。“这上面说他是从冀州来的游士,带着孩子来游学的,要去国都。从冀州来的,不是可以直接去辛原吗?为什么要绕这么远?”

他记得官序的地理课上有提过,冀州与兖州的通道是界谷,过了界谷与群山便是辛原。

而且,稚童瞅了瞅站在从人身后的安澜,隐约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觉。

这个稚童身上肉好多,除了贵族家的稚童,他就没见过哪家孩童长得这么肉呼呼的,还很高,看面容感觉三四岁,但看身高又不太像。

思索了一会,稚童只能归结于对方家境很好,天天吃肉,所以长得又高又肉呼呼的。

“我们走的不是北边的路线,是宁州路线,从王畿那边过来的。”

领头的大人闻言道:“王畿?我听说那边可乱了,你带着个孩子从那么乱的地方过来?我说你们这些游士都图什么呀?一个比一个不要命。哪怕你自己不要命也考虑一下孩子,行了行了,留宿是吧?可以,具体住哪等里正回来安排,不过有个条件。”

从人马上道:“住宿钱不是问题。”

“不是钱的问题。”农人瞅了瞅四名从人,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安澜带的从人都是人族,体型虽不如龙伯,却也是太昊烨为自家崽崽精挑细选的,一个比一个身强力壮。“你们人还挺多的,看着也很结实,我们地里的麦子收不过来,你们帮忙割麦就行,住宿就不要你们的钱了。”

这一路走来也不是头回遇到这样的事,从人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第 535 章 第九十八章安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