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正道之光支棱起来(1 / 2)
一晚过去,翰林院并没有调查到任何有用的消息,齐敦对皇上表示希望再能多给他几天时间。
若是当时接令说时间不够,可能会被乱扣说辞,现在他作了调查有所依据再说应当能容几天。
小皇帝并未对此事表态,转而问起了摄政王护国卫那边调查如何。
淳于璟讲起了护国卫查到的事情,两相对比之下,显得齐敦格外无能。
翰林院只是内部排查却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发现,人家护国卫在外面大范围调查,还得是保密行动的情况下,查到了不要太多内容!
护国卫查到了风乾的户籍是山西人,他只是幼时随父去山阳求学随后定居,考试取得山阳名额,风乾家境富裕,其父在山阳当地经商做布匹生意。
面对护国卫的刑审,风乾不到一个时辰便招了,他承认自己是从翰林院大官手中买的试题,前期花了五万两银子,过后若是高中了,再补交五万两。
一共是十万两。
风乾并不知道是谁卖给他的试题,几次交易都是在天黑后暗处进行的。
而风乾之所以相信对方,是因为六年前那人曾露过试题给他堂哥,后来他那学问极差的堂哥高中上榜,足以证实试题没问题。
而他的堂哥最后殿试并没有取得好名次,回乡的路上突发急症人便去了。
风乾小时听闻堂哥说过此事,他便在那个老地方留了纸条,没想到真有人回复他,所以风乾才会那般自满。
自己比堂哥有文采,提前知道考题必然会中前三甲,身居高位指日可待。
随后风乾便不再苦读书,一次醉酒大意之下将自己知道的考题泄露了出去,并且言辞确凿信誓旦旦,如此越传越开,最后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很巧的一点,那年的科举出题官正是由翰林院的几位大人所担任,便是现在殿内的宋大人,李大人,赵大人以及齐大人。”
被淳于璟点到名字的几位大人面色惨白,表情极为凝重,不知这是受冤发屈还是被说中而惶惶不安。
淳于璟说完好整以暇地看向齐大人,只见对方颤抖着手想要反驳他,嘴唇动了两下没说出什么,转身跪在地上向小皇帝道:“求皇上做主,微臣冤枉!”
其余被点名的三个大人也跟着跪在地上喊冤。
在这时,殿外传来了通报。
——太后娘娘驾到。
太后突然来了,皇上甚至起身走下台阶去相迎。
母慈子孝的场景让不少官员心里嘀咕,这是闹得哪一出?
御书房内的官员们仍是昨日那些人,不过今天没有刘祭酒,据说是昨日受了风正在府中养病。
苏若坐在小皇帝身后侧方椅子上,她的视线由右至左划过,最后落在了淳于璟的身上。
旁的官员都弯腰行礼问安,很有规矩地避免直视太后,淳于璟可倒好,他站直腰身目光灼灼地盯在苏若身上,打量的眼神相当肆无忌惮。
无礼!苏若心中腹诽。
看到苏若眼神瞧向他,淳于璟弯了弯嘴角这才缓缓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本宫今日前来是想听科举试题泄露的情况,各位继续。”
关于太后在旁听朝政,大周以前不是没有过,但那些太后皆是出了名的贤明,苏若顶着妖后的名头来御书房听朝政。
怎么看都怎么违和。
在场的官员包括齐敦在内都看向了淳于璟,他们想要看摄政王如何表态。
毕竟皇室内的事情,这两年大多都是摄政王来处理的。
不少官员希望摄政王将太后赶回去,只要摄政王开了头他们就出声附和,这事一个妇道人家跟着掺和什么!即便对方是太后,许多朝臣心中亦是不满。
然而摄政王没出声,无半分要制止的意思,其余人见状也不敢去冒这个尖儿。
罢了,就当作没有太后这个人算了。
见没人当出头鸟,大家心里的不满压在深处,对苏若来到御书房一事接受了。
看来科举这事着实让翰林院众人焦头烂额,苏若心中感慨着,自己旁听政事这事,她都做好舌战群儒的准备了,结果底下的人全熄火了。
“摄政王你怎么看?”
面对齐敦的求做主,小皇帝平淡地移开了视线,转而问向摄政王,语气全然带着信任。
“微臣认为,几位大人掺和进了科举泄题案中,应当暂时停职接受调查。”淳于璟说完,齐敦立马反驳道:“一面之言不可信,难道风乾提到哪个官员,哪个官员就要停职接受调查?此风不可助长,以后若有人照葫芦画瓢,朝廷便乱成一锅粥了。”
“齐大人怎么会如此天真,本王会将此事汇报给皇上,自然是手头掌握了部分证据。”淳于璟话语笃定,和齐敦对视的目光毫不躲闪,最后齐敦率先败下阵来偏了头。
一晚上的时间,翰林院没什么头绪,护国卫做的事情可多了。
淳于璟和齐敦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吸引了朝臣们大部分注意,他们甚至忘了刚刚太后过来的事。
大家见摄政王此番态度心里清楚,齐敦怕是要糟了。
齐敦说不过摄政王,本以为摄政王接下来会直接下了定论,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