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回到七零末 第82节(1 / 3)

加入书签

似乎大家都在等待其中有人能率先开口。

“大头, 你过来。” 一看这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赵芬娟笑了, 笑着喊了声其中年龄相对比较大一点的孩子。

只见赵芬娟话一落音, 大头羞涩的笑着跑到她跟头, 乌黑明亮的小眼睛期待的望着圆鼓鼓的蛇皮袋子,不察觉的默默吞着口水。

“这孩子, 来, 伯娘给你们糖吃。”不好意思辜负孩子们渴望的小眼神,赵芬娟笑着手脚麻利的放下担子,解开其中一个蛇皮袋子,用双手捧出一大把五颜六色的糖果,然后又说:“去吧, 跟你的小伙伴们分着吃。”

后知后觉的赵国生此刻才明白早上为什么不挑箩筐出门的用意了,敢情是怕这群贪吃的熊孩子们啊。

“国生,你发什么楞啊?快点回家吧。”刘兰秀皱着眉头催促他,现在围着的小孩子不多,待会就不知道多不多了。

“噢”这种孩子们不要意思讨糖吃的渴望眼神,引起了赵国生某些不为人知的共鸣。

回到家后,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接近四点,比起平常,雨后蜿蜒曲折,凹凸不平的泥巴山路费了不少时间。

“姐,你的鞋子湿了,换下来将就着穿我的鞋。”进屋后,刘兰秀忙着把脚上湿湿发寒满是泥巴,看不出颜色的鞋给换了,给赵芬娟拿了双换洗的鞋后,转头对身后的赵国生说:“国生,你换了鞋,赶紧从灶台拿点柴火在火盆里烧火,冷死了。”说完用失去知觉的冰手不停的往脸上搓,试图让自己那被风吹的僵硬的脸暖和起来。

“行,我马上就去烧火。”赵国生也不含糊,立马动起手来。

“国生,国生,回来没?”火柴还没点燃,屋外隐隐约约传来赵父急切的大嗓门。

“在呢,爸。”赵国生只好放下手中的火柴,去给赵父开门。

“你们回来了?今天下午下暴雨了,你姆妈急死了,担心你们淋雨了,这不,刚听说你们回来了,马上催我来喊你们过去烤火,晚上在我那吃了。”赵父不是一个煽情的人,他稍稍有点难为情的说明了来因,把关心的话全往赵母身上推。

“爸,没淋雨呢,不过确实蛮冷,我们马上过去烤火。”赵国生笑着说,被人惦记的感觉温暖极了。

不过说实话,赵母的担心完全是瞎操心,他们都是差不多当公公婆婆的‘老人’了,又不是三岁小孩子,下雨不会找地方躲雨吗?傻乎乎的站在雨里任其淋湿?

“那行,我先回去了,你们快点过来。”赵父看着赵国生冷得直哆嗦,手脚不听使唤的隐隐发抖的使劲在搓,想着快点回去多添点柴火,把火烧的更旺。

稍稍整理了下东西,把书籍和学习资料单独找了出来,其他的香甜糖果,全身冰冷的他们这时候是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管了。

冬天的晚上来得格外的早,尤其是雨后的放晴的晚上,这才四点多,太阳已有夕阳西下的趋势。

“东西都买齐了吗?”赵母一边在灶台忙碌,一边嘴里不着闲的随口问。

“差不多了吧,我今晚不回去,晚上让国生和兰秀帮着我一起分包糖果,看看还差多少?”赵芬娟围坐在火盆边喝着热腾腾的开水,想了会说。

齐与不齐,不就是那八样东西吗?六样是糖果饼干,两样是瓜子花生,凑齐八样,八是吉祥数字,八即发,八发八发是谐音。

在当地,摆寿宴过生日,请茶果吃,不外乎四、六、八、十这四类选择。

有些人家里条件差,只放四样糖果,其中瓜子花生,硬糖和软糖四种。

有些人家里条件好,六、八、十种不等。

一般而言,选择六种糖果和八中糖果的人家最多,既不打眼,又不显得寒酸。

放十种糖果的茶果很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不是说整个赵家村都很穷,没人有钱出得起请十种糖果的茶果。

事实上,咬牙坚持真心要显摆,要炫耀,也大有人在,毕竟,一场寿宴的茶果再贵又能贵到哪里去呢?贵到天边也就几百块钱的事,东借借,西凑凑也就有了。

之所以村里很少出十种糖果豪茶果的原因,一是你没达到那么高寿的年龄,起码要八十岁才有这种特殊资格,而是德高望重的权威,要么你家为村里做了大贡献,要么你家有人当官。

别说什么年代了,都新中国了,还搞阶级区别待遇。

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有更多的糖果的茶果包不好吗?

好,当然好,有便宜占,有什么不好?

可是,当你收到那种糖果茶果包时,这意味着哪一家是你需要尊敬和仰望的存在。

若不是,你心里服气吗?

习俗之所以是习俗,那就是当地大多数人认同的事情。

“要我说,你买六种糖果就够了,偏偏买八种糖果,不是浪费钱吗?”赵父吸了口旱烟,低头用另一只手拨动着火盆里的柴火,不赞同的说。

赵父赵母心里一致惦记着女儿家不宽裕,手里紧,能省则省。

只要不是寒酸拿不出手的四种糖果,六种和八种,有什么区别?

“爸,你手艺好,花生和瓜子就交给你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