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升官日常 第64节(2 / 4)
闹事的百姓们背法典的事情也快速穿了出去。
毕竟这还是有史以来, 第一次有人让老百姓们背法典, 这事实在是太新鲜,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在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的时候, 也顺便把张彦瑾的威名也传播了出去。
远在庙堂之上的皇上听闻此事后是哈哈大笑,只觉张彦瑾不按套路出牌实在是有趣,专门在朝堂之上夸奖了张彦瑾教化民众这件事,以至于,大魏朝各地居然掀起了一股教化民众热,让那些老百姓们都觉得苦不堪言。
张彦瑾却无暇顾及这些,因为在安顿好茶树园的事情之后,他就拉着陈溯去了焦作这些地方,开始开辟养蚕园和芝麻基地、花生基地,以及中药材种植园区。
中州地处中原,乃是一代文明的发祥之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故而这里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
芝麻和花生就是这里的典型代表,他记得后世这里的花生和芝麻每年远销各地,至于怀药的典型代表,菊花、山药、牛膝、桔梗等药材更不用说。
养蚕则是张彦瑾看到了北征开辟出来的河西走廊和他开辟出来的南洋两条商路,张彦瑾知道这两条商路谁先行一步,谁就能在其中赚大钱。丝绸在古代可是有先例的,一到各地就受到追捧,更有些地方的贵族,以穿上丝绸为高贵。
在规划好各地之后,张彦瑾便开始安排百姓们将这些都种植起来,他已经和刘俊义商量好了,等到今天冬天,恰好南洋风平浪静的时候,就把货物运送到宁州去,由刘俊义运出海外。
至于河西走廊这条商路不像海上需要考虑天气的原因,随时都可以出发。
除过这些,张彦瑾还专门开了生产芝麻酱和花生酱的小厂子,大魏朝还没有人用过芝麻酱和花生酱,可是他吃过这两种酱,很清楚这两种酱料味道之香浓。
他打算等到秋收之后,就把这个厂子运作起来。
在张彦瑾忙碌的同时,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两人也没有闲着。
黄修均那天着实是受了些暑热,又被石头砸中额头,这才一恍惚晕了过去,好好休息了一天后,他不放心建设进度,立马就赶赴到工地上去了。
宇文上恺在和张彦瑾一起规划好各地的建设之后,便开始让人在各地自内而外建设。
这样一来,洛阳的烧红砖厂和水泥厂生产的砖和水泥竟然有些不够用,在张彦瑾的安排下,烧红砖厂和水泥厂就又添了将近一倍的工人,这才勉强供给各地所需的石砖和水泥。
中州每天天微微泛起鱼肚白,叮叮当当的劳动声便伴随着老百姓们的劳动号子声盘旋在了中州的上空,直到傍晚天微微擦黑才消停。
夏季潮热的天气似乎一点都没有影响大家的上工的热情和干劲,似乎在希望和目标面前,一切都外在的阻碍都是浮云。
皇上心系中州,为了不打扰中州建设进程,竟然让太子建国,他带着李明锐微服私访到了中州。
在望着一座一座拔地而起的红砖房,听着嘹亮的劳动号子声,皇上竟然觉得心潮澎湃。
不得不说,他在一声一声劳动号子声中听到了中州老百姓们的决心和他们奋斗的力量,以及对生活的渴望!
“听说当时张彦瑾在大同和榆林给这些灾民们说了一段鼓励的话之后,就把这些灾民们召集回来了。”李明锐适时汇报道。
皇上日理万机,每日要处理的事物十分繁杂,他作为跟在皇上身边的人,便要负责把有些事情记住,在皇上需要知道的时候,适时汇报给皇上。
看到皇上看自己,李明锐就把传言中张彦瑾说得话给皇上说了一遍。
皇上望着那站在铁架子上,给红砖房上刷水泥的老百姓们,发现他们身上的短衫早就被汗水沁透了,衣服下的皮肤和胳膊上裸露出来的皮肤完全是两个迥然不同的颜色。
这是怎么样的决心和凝聚力,才能让他们冒着如此大的日头还能有如此干劲?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地方的人能在没有任何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如此奋进,其中的力量着实是让他这个当皇帝的震撼。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中州现在的状态,他觉得张彦瑾可谓是把人和发展到了极致。
皇上也看过张彦瑾递交上来的中州规划图,他甚至不难想象,等到这一座一座红砖房建造起来的时候,中州会是什么样子!
在李明锐询问皇上要不要去里面看看,或者是让张彦瑾他们领路,他进去好好参观参观的时候,皇上摆手拒绝,直接翻身上马道:“朕去了反倒是打扰了他们,等到彻底建好之后,朕再过来也不迟!”
就这样,皇上微服私访一圈之后,就直接回了长安城,而张彦瑾和陈溯他们接到陈德让和张仲谦传来的信函让他们做准备的时候,才打听到皇上早就已经回去了。
两人面面相觑一番后,还是张彦瑾猜出了皇上的心思,他笑道:“走吧,干活去吧,皇上这是不想打扰我们,让我们好好干活呢。”
嘴巴上说得轻松,可张彦瑾心中却越发佩服当今皇帝,真不愧是一代贤君,居然不摆帝王架子,悄悄来了之后悄悄走了,当真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啊!
这一段时间,张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