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七十二片瓜(2 / 3)

加入书签

,因为被骂了一通,羞愧到在写折子准备乞老退休。

另一个侍郎,管事,揽事,什么都敢揽,什么钱都敢收。潼地申请补助,他就批,钱从国库公账出,从潼地转一圈,一半归他私库。这个侍郎也没有“自查”的机会了,直接被关进大牢里去。

底下各司的郎中、员外郎和主事,就很有些群龙无首的意味。自查,怎么自查?

侍郎命令他们配合潼地,不配合的不会怎么样,就是一两年后渐渐贬去地方任职或者干脆被免,剩下的都以那位侍郎马首是瞻,至少不敢别苗头。

如果要查,岂不是也是进天牢的待遇?

户部别说自查了,人心惶惶,甚至连干活的都没了。幸亏安平公主看着苏宝珠给的名单,心里有数,把御史大夫调过去查。

御史大夫之前其实也查出一些,只是递给大理寺吧,大理寺把罪抹了,递给吏部吧,石沉大海,毫无声息。要不是御史大夫阴阳怪气一把好手,地位又超然,不然根本坐不了这么多年。

现在御史大夫一边接了大理寺卿的活,一边管点户部的活,自己管自己查,日子过得昏天黑地。恨不得逮谁骂谁,“你这样的在御史台第一天就会被我勒令滚蛋!”整个户部有着堪比大理寺的低气压。

户部基本都烂完了,能凑合用的都只能先戴罪立功,实在捏着鼻子都忍不了的只能丢去牢里。位子空了不少,御史大夫拎了不少在翰林院摸鱼写稿的翰林来顶班,但不够用,毕竟翰林院也有活。

刚好兵部的人来溜溜达达看热闹。潼地和兵部确实关系不大,潼地毕竟没在边疆,打仗都是韦家搞平叛这种不超过两千人的小打小闹,没什么油水。

当然,兵部看阵图感觉战役和人头数哪哪都有问题,但报给皇上后皇上说没事。兵部尚书是武将转的文职,性情比较烈,当时就和皇上吵了一架,没吵出结果,于是兵部撒手不管了。

其他地方,兵部也没什么好自查的。只有武转司这个负责武官考核的地方富一点,其他的司都只是平平无奇的办公部门,没什么油水。

现在潼地的事情捅出来,兵部看热闹的心是最强烈的。先是溜溜达达去工部围观,感慨工部钱好多,然后去户部。以为还能看见一堆钱呢,结果只看到一堆新人。

兵部尚书一愣,就见到御史大夫端着虚假的笑,说:“兵部是不是比较闲?刚好,调几个人过来搭把手——你可别说你忙,忙你还待这?”

兵部尚书:“……”

完蛋,看热闹把自己看进去了。

另外三个部,和潼地看似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却也同样喧嚣。

吏部尚书之前负责给太子读书,太子见着他得敬称一声老师。自从太子被废,吏部尚书就有些懒怠了。

安平公主的令旨一下,吏部尚书的态度就很简单。

——你安平公主不好好呆在宫里准备明年成亲,还折腾这个?我不干,我不管,你有本事搞我。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不干,就很有一些麻烦,吏部尚书也没和潼地做什么交易,他就是和安平公主别苗头。不像户部一样能直接抓了,一时很有些麻烦。

现在吏部内气氛紧张,不乏有小官吏偷偷去别的山头自首,但这都得偷偷摸摸的,便有些不对味。

并且有吏部带头,礼部也跟着搅和。之前安平公主牵头查举人搞背调的时候,礼部尚书就没来。

这一次也一样。只有礼部司的郎中带着礼部司的人自查(也确实查出些东西),其他司不仅不自查,甚至,因为礼部主要就是管各种礼节上的东西,就已经有一帮人聚在一起,商量着要怎么弹劾安平公主了。

理由都想了一箩筐,拗口的很,不过终归是和吏部一条心,把那些“女子”“女德”的东西装饰得花团锦簇。一个礼部的人不小心把自己的草稿带回家,被养他的娘看见了,当场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尽管经历坎坷,他们的联名奏折都终究是快写完了。但消息传来——安平公主去大理寺查案,当场杀了好几个贪官污吏,据说她杀疯了,血流成河,所有人身上都沾了血腥气,三天三夜都洗不干净。

安平公主真的会杀人!

消息传来的一瞬间,他们都义愤填膺,“怎么可以直接杀”“暴戾不可取”“罪不至死”“刑不上大夫”等等。但打算联名上折子的人一下子诚实地少了一大半。

现在这两拨人还在吵架,一边骂着“懦弱可耻不丈夫,临阵脱逃非君子也”,一边骂着“心里有鬼才怕查,坦坦荡荡无惧流言”,已经有看热闹的书商在每天录他们新的骂人话,编成书准备去卖。

真的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苏宝珠听说这一切的时候都忍不住感慨:【难怪有一句话:斗争最激烈的地方,要么是在朝堂之上,要么是在乡野之间。他们这都能吵起来,不得了。】

系统:【……宿主还挺有闲工夫。】

苏宝珠:【佛系佛系。】

苏宝珠确实心态平和。

其他五个部再热闹,也没刑部热闹。

因为皇上过去刑部看,还把她也捎带上了。

燕朝的刑部其实只有一个执行权,就是大理寺给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