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 第46节(3 / 4)
系,当然就不如粮食那样夸张了。
之后王氏像是买东西上瘾了一样,有跑到药铺里买了一些常备的,能够治疗一些头疼脑热的成药。等到快午晌的时候才带着脚都酸痛的两个女儿回家。
回家的时候正好粮店的人赶着骡子车,把王氏买的粮食送过来。这时候大太阳高挂在当空,各家各户都在吃中饭,倒是没人注意到有粮店的人运送粮食到赵家。
赵家现在倒座就有两间是空着的,王氏指了那件靠近柴房的让粮铺伙计搬进去。做这件事的时候赵吉也来帮忙,分作几趟运送完毕,伙计拱拱手就走了。
面对颇有分量的粮食,王氏忽然觉得心里安定了很多——这或许是心理作用,但是她觉得这样做很对!
粮店的人到赵家也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没有看见,麦瑞娘她娘舅正好看了个正着。中饭之后来赵家寻王氏:“赵三嫂子,刚刚晌午时候是粮店的车吧?来你家送粮食?我看见觉得有不少啊!”
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王氏道:“这日子怪的很,这样热的气候,夏收不用指望了,下一季的播种肯定也大受影响——今年粮食看起来要涨!我想着趁着粮价还不算吓人的时候存一点儿。若是后面粮价恢复了,这亏的也不算多。但要是粮价真起来了一段时间,这些就派上用场了。”
扬州的粮价是不可能一直维持高位的,百姓受不了哇!往深了说,哪里的粮价都不可能维持在高位,一直维持的话那就是逼着老百姓去死!但是维持一段时间是很有可能的。
其实王氏的所作所为并不算扎眼,这些日子没有买粮存粮的人家有很多,但是有这个意识的人家也不少。以前王氏没观察不觉得,等到自己有这个打算的时候再去看,就觉得这样做的人格外多了。
麦瑞娘她娘听着王氏的话缓缓点头,叹了一口气:“道理是这个道理,有个预备心里都安定许多。只不过不是人人都想赵三嫂子你家这样好过,一下就能出手买这许多粮食。”
听到这里王氏就不搭腔了,她摸不准麦瑞娘她娘到底只是感叹,还是有借钱的意思。不过无论哪一种都不好回答,于是她干脆不回答,只微微一笑作为应对。
麦瑞娘她娘又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才走,走的时候也长吁短叹。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氏就和家里人说了这件事,方婆子见人多。一语断定:“麦家的定是也想存些粮食了,只不过家里无钱,摆布不开。”
麦瑞娘和赵蓉蓉交好,赵莺莺知道她家多一些。按理来说,他们一家四口人,除了麦瑞娘是个未出阁的女孩子不好出门,其他三口人都是有活做的!这样的人家不应该如何难过啊!
只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三口人做活本就不是什么来钱多的活儿,再加上麦家老人还在,每个月都要按时送钱送粮——麦瑞娘的爹是个大孝子,在这上面从来不打一点折扣!
不过说是这么说,麦瑞娘她娘第二天就买了一些粮食。没有赵家这样多,但也足够她家吃一个多月了。一路上她是跟着粮店的车过来的,也有相熟的街坊邻里询问。
对此她说的很清楚:“最近粮店里的粮食一天一个价,实在不敢等下去了。谁知道等到最后是粮价跌下来,还是一日还比一日高?现在买进来或许会吃亏...但,图个心安吧!”
之后赵莺莺从麦瑞娘那里知道她娘是把她出家时候的一只银手镯拿出来了,这才能在现在买那些粮食。
赵莺莺如今已经放松下来了,至少他们家储存了足够的粮食。无论是大旱还是大涝,总之他们家都是好好的。至于剩下的,她打算做的其他的事情,这就需要慢慢来了。
她只能看一步走一步,就像这次一样,看到有大旱的可能性,提醒自家买粮防备。这虽然显得她是过于人小鬼大了些,但至少还在正常范围内,想到她平常就是一个老成孩子,也不是太奇怪。
大涝的防备也一样,天上一滴雨都不下的时候你和人说要大涝。赵莺莺代入自己,觉得自己也是不会信的。所以她打算等到开始下雨的时候再说其他的事情,虽然这就错过了最佳应对,但也不错了。
当然,有觉得赵家做的对的,就有觉得赵家做的可笑的。
“这就是吃饱了撑的,显摆自己有钱吧!我们这里是什么地方?扬州!大运河的边上,背靠鱼米之乡,哪里缺粮都不可能这里缺粮!等着看吧,最多再等几日,粮价一般人受不住之后官府就要想办法。”
这话说的很对,扬州确实不会缺粮,但是会不会缺粮有时候和粮价高不高其实是两回事。像赵莺莺就听说过山东大旱饿死了几十万人,有的县里几乎没有活人了。但是山东境内一些为了平抑粮价而建造的粮仓在人死光了之后都是满的......
只能说这里面有很复杂的东西,绝不是一班没有什么见识和心机的人可以推测的。赵莺莺上辈子算是见识过一些东西了,可是她依旧不能在这种事上做出什么推断。
凭她粗浅的理解,大概就是粮商想赚钱,谁也拦不住。最多...最多就是留一些余地,不会逼死人。话说在扬州的地界如果真是逼死人,那该是粮商不想活命了吧。
这里可不是穷乡僻壤,那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