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 皇帝太闲了(2 / 3)

加入书签

下英明!”

李承志好不惊讶。

还真让他请来的圣裁?

感觉皇帝像是在看监控一样,怎就将时机掐的这般准?

等马匹走近,看清马上所乘之人竟是刘腾,李承志心中一动:莫不是皇帝早就有了口谕,这死太监有意磨蹭,躲在城上看戏吧?

狐疑间,刘腾已奔到了阵前。元渊、元演等人皆翻身下马,与李承志一道迎了上去。

“陛下口谕:今有虎士元士维、元士孝等人呈奏募员虎贲将李承志十大罪状……令虎贲中郎将元渊详查原委……

另,有翟方、翟清等高车虎士呈奏,弹劾旅将李承志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碌碌无能,却又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准李承志自证……”

元渊、元演齐声应者遵命,李承志却扑棱着眼皮,直愣愣的看着刘腾。

元士维即称要觐见皇帝,蛊惑兵卒告御状不奇怪,能暗中组织这么多虎士,即便弄出个百人血书的奏呈都属正常。

皇帝的态度也不出奇:既然让元渊详查,不就是“该怎样就怎样”的意思?

奇的是,这些高车兵,放着正儿八经的状不告,就如元士维所说的十大罪状,却说什么“滥竽充数”、“不学无术”?

还有皇帝这说辞:自辩他知道,这“自证”是什么意思?

你到底是觉的我有罪还是无罪?

刘腾故意板着脸喝道:“看我做甚,还不谢恩?”

李承志狐疑道:“请教寺卿,陛下所言‘自证’,是何用意?”

“还能是何用意?”

瞪了他一眼,刘腾又往边上挪了几步。一看就是有悄悄话要说,李承志连忙跟上。

“李承志,你也真可以,入营才几日,竟差点让麾下哗了营?一百三十余位虎士联名参你:称你牛鼎烹鸡,玉珠弹雀……

其余不论,高车虎士皆是精骑,你却硬让他们操练步阵,岂不就是误人子弟,浪费人才?

元士维等人又参你演战之时故意选无实战经验的新丁,有避难就易,避重就轻之嫌,故而向陛下请命:要代元谳与你李氏仆臣重新比过。陛下准了,并许你也可参阵……”

稍一顿,刘腾又压低了声音,“以某来看,你近些时日所为,虽够不上‘欺压’,但‘苛刻’还是称的上的。

还有你这规距立的也太长了些。都说‘下马威’、‘杀威棍’,但也没有日日都立威,且从天明立到天黑的?

故而陛下见到元士维等人奏呈时,虽知皆为夸大之词,但也知你并非清白无辜,至少这大材小用是真有其事。

莫怪人家不服:你只一昩强压,却不拿出真材实料来?包括今日这演战,看似是你李氏家臣胜了,但凭借的无非便是你之仆臣军纪严明,上下一心,元谳等人却军心涣散,毫无斗志……元士维参的也并非没有道理……

正因为元谳败的太快,故而陛下才觉的你这操典是否如你当初之言:练之必有奇效?因此有了这‘自证’之说……某以为,你还是尽快拿出些真东西来的好……”

李承志心里泛着古怪,盯着刘腾,似是要从他脸上看出点端倪来。

但这样老狐狸一旦板起脸,跟死人的没什么区别……

李承志也懒的狡辩,因为他确实存了私心:朝廷若真是因自己的建议而扬短避长,弃骑练步,他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而公允论,这些天对麾下确实压的有些狠,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皇帝还算英明,没有偏听偏信。大致意思就是:既然别人不服气,那就拿出真本事让人信服!

但他怀疑,好像是皇帝嫌不过瘾,所以才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元士维的请求……

李承志抬头往金墉城上看了看,明显可见城楼上的人比往常多了些。除了兵卒,好像还有几个太监。

他心中一动:元恪莫不是早就派了人立在城头,盯着校场内的一动一静吧?不然这口谕为何来的如此及时?

心里猜疑着,李承志又应道:“陛下有谕,臣自当遵从,请教寺卿,该如何比过?”

刘腾随口回道:“陛下并未示下,某也不知。既是元士维等人所参,你自当与其商定……”

李承志又转了转眼珠:“若是有了胜负,又该如何?”

“若你输了,陛下自会斟酌,是否撤了你个虎贲将。若你胜了,自是该如何就如何:

该行你的法令就行你的法令,该肃你的军纪就肃你的军纪……若是你处置不公,赏罚不明,自有元渊这个中郎将惩戒予你……”

听着也算中肯?

李承志抱了抱拳:“谢过寺卿解惑!”

“等等!”

见李承志要走,刘腾叫住了他。眼神微微乱瞟,好似有些不自然,“稍时比阵时,将军阵往城下挪近些……”

李承志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本能的就要往金墉城上看,猛听刘腾低喝道:“乱瞅什么?莫要声张……”

我就说这圣谕怎就来的如此之巧?

原来是怕我将这些兵打残了,一时半刻再给我寻不出合适的对手来?

原是真是你没看过瘾?

你可是皇帝,怎就这般闲?

“下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